莽古尔泰知道自己在军事上的地位不可撼动,因此不免骄纵,对谁都不放在眼里。皇太极意识到了自己在军事上的被动,因此便暗中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
于是,刚刚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多尔衮兄弟就落入了他的视线之中。他开始有意识地带着他们四处作战、安排他们与莽古尔泰一起出征,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战略技巧,同时也更多地接受战场的磨砺,以加速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早日替代莽古尔泰的角色。
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两个青少年长成大小伙儿。天聪三年,莽古尔泰跟从皇太极进攻明朝,他们与贝勒阿巴泰合围,从长城边上的龙井关破关而入,攻打汉儿庄。
这一次战争,莽古尔泰偕同多尔衮、多铎作为接应,逼降了汉儿庄。紧接着,他们一起又率军逼近通州,接近北京,并在广渠门外大败了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
天聪四年二月,莽古尔泰带领多尔衮兄弟率军攻克了关内的永平、遵化二地。几个月后,攻打北京的大军准备班师回朝,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奉命先行,途中再次大破明军。在这场战役中,多尔衮兄弟与莽古尔泰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创下了不少战场神话。
回到沈阳的多尔衮,当时已经凭借战功,被皇太极封为“墨尔根戴青”,而他的弟弟多铎也被封为多铎“额尔克楚呼尔”。所谓摩尔根,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而代青是对贵族的尊称,加起来,大约就是聪明王爷的意思。从这个称号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皇太极对多尔衮兄弟的刻意扶持了。
不过,虽是刻意扶持,但最主要的还是这兄弟俩的确有本事。多尔衮兄弟年纪虽轻,但是却都能征善战,功夫了得,小小年纪,已经有了沙场老将的风范。不仅多尔衮打仗时勇猛无比、杀伐决断果敢刚明,他的弟弟多铎也是一员猛将。
天聪五年的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让17岁的他率正白旗为后应,攻克近城台堡。明兵于是从锦州出发,驻扎在小凌河岸,皇太极见状率二百骑兵疾驰前往攻击,明兵不敌,于是逃跑。多铎随后奉命驱赶追逐他们,到靠近锦州的时候,竟不小心坠马,他的马跑进敌阵,他却并不惊慌,于是立刻夺了敌军的马骑了回来。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多铎虽然只有17岁,但是和他哥哥一样勇敢。
在经过了几年漫长等待后,皇太极所等待的时机渐渐成熟。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天聪五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大凌河战役,二是设立六部。这两件事非常有意思,他们全都发生在那年的七月。
先来讲一讲设立六部的事情吧。随着后金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本的八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统治者日常管理的需要了,因此,在这一年,皇太极仿照明朝官制,设六部,建立了国家统治机构。六部的设立,代替了八旗制度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通过这套政权机构,皇太极降低了旗主的地位,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
在这次设立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得到重用,被他放到了吏部,掌吏部诸事。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权力还是很大的,皇太极把这个官职给了多尔衮,而对莽古尔泰、代善等人没有任何的委派,其用心,已昭然若揭。
架空了代善、莽古尔泰两人之后,皇太极便开始准备大凌河之战。此战虽然在清朝开国史上不算是著名战例,但它是对日后松锦决战的一次演习,因此,皇太极对这场战役还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场战役中,主要发生了两件与莽古尔泰和多尔衮有关的事情。一件是咱们之前提过的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而另一件则是多尔衮冲入炮火中负伤,皇太极为此怒责部下之事。
为什么要单独把这两件事拎出来讲呢?因为这两件事很有看头。
大家还记得莽古尔泰为什么御前露刃吗?这是因为他奉命合围大凌河时,遭到了炮火的猛烈狙击,部队受到重创。为了保全实力,他向皇太极奏请暂时后撤,结果皇太极不允,反而诘问他:“我听说是你率领的军队不听从号令,导致贻误了军机。”
莽古尔泰见皇太极不顾自己这旗将士的损伤,很生气地否认了这种说法。结果皇太极又说:“如果告你们的人属于诬告,那么应当治他们的罪;如果情况当真属实,你所率领的一部能没有罪吗?”说完,皇太极不再听他解释,起身就要骑马离去。
莽古尔泰本来就生性鲁莽,因此一下子被激怒了,大声责问说:“大汗为什么单单与我过不去呢?我本来就非常顺从,难道还想要除掉我吗?”接着便发展到了御前露刃的地步。
那么,莽古尔泰的话说错了吗?皇太极到底是不是单单和他过不去呢?一切是否只是他自己疑神疑鬼呢?答案是否定的。他说的虽是气话,却也道出了实情。皇太极在这件事上,的确有失公正。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多尔衮受伤那件事了……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