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太愿意去触碰袁崇焕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心痛的故事。但讲清史,绕开袁崇焕这段,那就不完整了。好吧,今天我会尽量用一种轻松些的语气来讲述这段历史的。现在,咱们开始……
先解释一下这个故事的题目,这里我说了一个词,叫“千古奇冤”。什么奇冤、谁受了冤呢?这就非常有说头了。别一口咬定说是袁崇焕受了冤屈,咱们今天这个故事,可没有那么简单!
在故事的最开始,咱们还是先来大概介绍一下袁崇焕的生平吧。
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明朝末年任蓟辽督师。35岁时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他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的欢心辞官回乡。
后崇祯帝继位,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二年,发生己巳之变,袁崇焕虽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但由于守护不及时,使后金军直逼京城,被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最终被崇祯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之刑。死后,京城百姓因痛恨他叛国通敌而争其肉生食之。
后世,清政府为他平反,此举引起后世数百年的争议,袁崇焕是奸是忠,始终没有定论。
孟森老先生曾针对这桩公案说过这样一番话:“庶知三百年公论不定,一翻明末人当时之记载,愈坠云雾中。论史者将谓今日之人不应妄断古人之狱,惟有求之故纸,凭耳目所及者之言以为信。岂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为纠葛。”
是啊,孟老先生说得太对了,今世之人光凭几张故纸,又如何能妄断古人之狱?如今,咱们也只能通过那段历史,从史料中窥探当初的真相了。只希望,今日我们能从那零星半点的线索中,还原一个真实的袁崇焕吧!
先来谈第一个问题,袁崇焕有才华吗?
古时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大概分为两部分——文韬和武略。
首先说说文韬,从袁崇焕35岁考中进士来看,他肯定是有才华的。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由此可以看出,考中进士,那是精英中的精英,远比今天考公务员、考清华北大难多了。
袁崇焕能考中进士,至少说明,以他的才学在朝中做个文官、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么,他的武略如何呢?
事实上,袁崇焕是一个胸怀天下、心有大志的人。他自认有镇守边关的能力,因此,早在他刚进入仕途、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时,就喜欢与人谈论兵法。每每遇见从前线退伍的老兵,袁崇焕都会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以了解边塞的状况。
那个时候,他才是个朝廷的“新人”,前路究竟如何连自己也不知道,但即使如此,他却已经开始为将来镇守辽东作准备,这足以看出他是个目标远大的人,不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庸人,也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贪图享乐的人,他应该是一位心系国家社稷,并以守卫祖国为己任的爱国志士。
不论后来如何,但至少,他的初心,一定是那样的!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