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济尔哈朗又以伏兵击败明朝援军。五月,他又败明援兵六万于松山北岗,斩首二千。六月,与睿亲王多尔衮换防,两军合兵后再败明朝援军,之后济尔哈朗整军回师。
济尔哈朗离开的时候,祖大寿困局已定,他在城中孤立无援,开城投降已是迟早的事!
八月,明总兵洪承畴率军十三万来到松山,皇太极亲征,他让济尔哈朗留守盛京,为他处理日常事务,这足以看出皇太极对他的重视。九月,皇太极班师回朝,再次派出济尔哈朗前去围困锦州。
崇德七年二月,豪格攻破松山,活捉了洪承畴,济尔哈朗则继续围攻锦州。三月,济尔哈朗仍在围攻锦州。祖大寿派人前来请求投降、盟誓。
济尔哈朗审时度势,知道祖大寿在城内已经弹尽粮绝,此时的明军已是困兽之斗、强弩之末,因此根本不足以为虑。于是,他态度强硬地传话给祖大寿说:“我军围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会与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并非我勉强你。”
祖大寿闻讯,想到洪承畴已经被俘,无奈之下,遂率众官前来军营投降。于是,围攻了数年的锦州城终于被攻克。
那么,松锦之战中,多尔衮在干些什么呢?他从崇德五年起,松锦之战刚打响时就率兵参加了战斗,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以筑城屯田、围城打援之策,进围锦州,败明军于宁远、杏山、松山地区。(后来由于负伤,休息了几个月的时间)
到了崇德六年六月,他前去与济尔哈朗换防,但由于前期受伤、大病初愈,所以治下有所松懈。他对锦州假围不攻,还将包围圈后撤了许多,带着他的部众在后方休养生息,还让他们轮流回家探亲。结果造成了一种不攻不围、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最终,他的这种做法传到了皇太极的耳中,引来了他的强烈不满。
于是,多尔衮因私遣甲兵归家获罪,被召回盛京并降为郡王,罚银万两。不过,这里咱们也要注意到,多尔衮所采取的战略,事实上也不一定是错误的。松锦之战打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兵将们长期绷紧的状态,正需要一定的放松休养,来缓解身心疲劳。所谓一张一弛,才能更好地投入新一轮的战斗,因此多尔衮采用的战术,其实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多尔衮的策略得到了前线将士们的拥护,但皇太极却并不认可。直到崇德七年二月,他才让他重新回到前线参加松山决战,与豪格一起大败洪承畴所统的13万人,并活捉了他。
从松锦之战的表现来看,济尔哈朗在作战方面是有勇有谋、果断敢拼的,不仅有战斗力,更有智谋计策,更重要的是他还特别听皇太极的话,执行起军令来从来不打折扣。
面对这样一个高性价比的手下,皇太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自然也就更为看重、信任他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在御驾亲征时才总是让济尔哈朗留守盛京:
天聪八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济尔哈朗没有随军出征,留守在盛京。
崇德元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兵攻打朝鲜,济尔哈朗又没有随军出征,再次留守。
崇德六年八月,明总兵洪承畴率军十三万来到松山,皇太极亲征,再次由济尔哈朗留守盛京。
从这么多次独自“留守盛京”,足以看出多疑的皇太极对济尔哈朗有多么信任了。看了这么多关于济尔哈朗的战斗故事,我相信大家对济尔哈朗的个人能力和才智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皇太极称他为一员“福将”,也是实至名归的!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