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年影视作品的不断鼓吹,现在咱们只要一提到孝庄与顺治这对母子,基本人人都知道他们之间关系不好,这不好的程度,甚至都不能以“不和”二字来概括,已经到了“恶劣”的地步。
在影视剧中,一般关于他们母子不和的原因,都会归结道他们两人的情人身上,即多尔衮和董鄂妃。那么事实正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走近那段历史,去探一探当初的那些是非恩怨吧。
关于孝庄,咱们从前就提到过的。她13岁嫁给皇太极,24岁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登极为天聪汗时,她才14岁。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猝然崩逝时,她虚龄不过31,是典型的青年丧夫。而那个时候,她的儿子福临也还不到六岁。
幼年丧父遇上青年丧夫,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是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关于顺治皇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中仅有四句话的记载: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这也是例行公事;第三句记载:“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这仍是例行公事;第四句记载:“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仅仅以上四句话、60个字而已。而同一篇传记,记载康熙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从中透露出顺治同母后的关系的确并不协调。
顺治和孝庄,在皇太极死后,母子两人互相依靠,而康熙和孝庄,是在顺治帝死后,祖孙两相依为命。这样的情况看着似乎相似,其实却有很多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顺治帝和孝庄之间的母子关系矛盾重重,而康熙和孝庄这俩祖孙却感情甚笃,让人感动。
虽然同样是长在孝庄膝下,可是康熙和顺治的成长环境却是大相径庭。
顺治小时候,父亲猝死,政治局势纷繁复杂,清国内外处处动荡,充满不不确定因素。经过残酷的政治角力,多尔衮最终成了清国内的一把手。由于多尔衮自身成长的过程就充满了血腥、暴力与拼搏厮杀,这导致他的教育理念比较简单粗暴。他认为男孩子就应该血性十足,把骑射工夫练好,至于其他,那不重要!当然,若咱们退一步讲,他的这个理念,也必然是有一定私心的,毕竟,顺治太过优秀的话,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而孝庄,虽然政治眼光独到,但对于儿子的教育问题却也不能做主。因为兵权在多尔衮的手里,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隐忍顺从,就是时常告诫儿子要听多尔衮的话,不要冲撞他。
最终,在多尔衮的干涉下,顺治的教育问题出现了跑偏——顺治顺利地被养残了。没有一个很适合的老师给予他人格方面的教导,这导致了他一方面胸怀大志、富于进取气质,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长大后的他,被母亲劝诫“惩忿戒嬉”,被和尚木陈忞评价为“龙性难撄”,就连茚溪森都说他“生平性躁”,母亲与外人们的这些评价,看法非常一致,其实说白了就是福临性格脾气很不好。
的确,顺治帝身上带有满蒙贵族子弟身上常见的陋习,他独断专横,纵欲好色,华而不实。表面看着好像一表人才,实际上却是志大才疏,把学习的心思全都放在了玩女人上头。
以至于有传闻说,顺治14岁第一次批改奏折时,竟对奏折中所说之意浑然不知。这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多尔衮是暴毙,根本就没留给他锻炼的时机,所以一下子露丑,对他来说再正常不过。毕竟,他在十四岁以前,待在宫里的主要任务就是花天酒地、沉溺声色之中,多尔衮对他的文化学习,那是极其放松的。为了让福临吃好玩好,他甚至会从宫外挑选美女作为礼物送给他,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长期以来,孝庄作为母亲,对儿子的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但除了耳提命面,时常出言敲打儿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结果,青春期的顺治便觉得母亲太过严苛、不近人情,每次一看到自己就没有好脸色。年龄尚小的他并不懂得母亲的苦楚,他只觉得自己的母亲并不站在他那边,因此久而久之,母子之间的感情便渐渐疏远了起来。
反观康熙呢,虽然也有强臣环饲,可是与顺治时期的多尔衮相比,康熙时的鳌拜就根本不算回事儿了。再加上孝庄经历了教育儿子的失败,痛定思痛,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更大的耐心与精力投入了到对康熙的教育当中去,因此,效果自然不同。
康熙虽然父母早逝,但是孝庄除了给他以生活上的温暖,还为他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在学识上严格的要求,在为人处事上悉心教导,事无巨细都以英明君主的标准来培养他。因此,最终康熙帝长成了一个明事理、有主见的好少年,对孝庄也极为孝顺。
当然,上述这些,还只是从亲情角度上来分析孝庄母子之间的关系。然而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恶劣,与本身的情感关系并不大,这是有着更深一层次的政治原因的……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