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治帝的脾气,咱们前文已经提过好多次了。发作起来向来都是不管不顾的。
归根到底还是那几个字——龙缨难驯!
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皇帝。哪怕是傀儡,可只要有这名分在,别人总还是要敬他几分的。对于锡翰做的这件“糊涂事”,多尔衮就算有心偏袒,但在这个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多尔衮表面上虽然代替顺治对他问责治罪,但心里却是一点都不记恨的。相反的,锡翰这种忠心耿耿、愿意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倒是让他感动不已。
因此,虽然表面上责罚于他,其实却是打在他身上,痛在多尔衮自己的心上~
当时,多尔衮当着顺治的面声色俱厉地斥责了锡翰,并当场论死,闹得热闹非凡。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回锡翰死定了。可谁知,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他们闹了这一大通之后,多尔衮只是象征性地把他降为了镇国公,便算了事了!
多尔衮对锡翰的这种处分,显然是不足以平息众怒的。因此,两黄旗大臣坐不住了。他们不愿买账,纷纷嚷嚷着站出来,表示要捍卫皇权,替小皇帝讨回公道。
这样一来,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权衡之下,多尔衮深知,不重罚是不行了。可一想到要重罚锡翰,他的心里又觉得不舍。既要平众怒,又要保锡翰,那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这时候,古人一种常见的处罚方式就出现了。什么方式呢?那就是找冤大头、替罪羊,出来背黑锅呗!
找谁当替罪羊呢?这又是另一个问题。这找替罪羊也有讲究,不能随便乱找,拉出来就是道菜。首先,得找一个和这件事扯得上关系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关系也行,这样才说得过去。其次,这个替罪羊得足够有分量,能衬得起这个事情,不能随便在军营里拉个小兵就算了事,那样就显得多尔衮不够重视这件事了。最后,找的这个替罪羊,最好还是敌方的人,这样他就可以一箭双雕,既护住锡翰,又打击政敌了,同时也能唬住两黄旗大臣们,让他们主动闭嘴。
放眼朝野内外,要符合这三项要求的人,还真是不多。多尔衮在脑中思索来思索去,很快,一个中意的人选就进入了他的视野之内。是谁呢?那个人就是瓜尔佳·鳌拜!
为什么一定是鳌拜呢?原因很简单,这个“硬骨头”多尔衮啃了这么多年,死活啃不下来,时间久了,他也就没了耐心,不想再啃下去了。
既然得不到,那就干脆把他毁了!这样的逻辑,在政治斗争中很常见。鳌拜在两黄旗军中权力不小、地位不低。这样的他,不受控制和利用,无法成为棋子,那就只能成为多尔衮一派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在多尔衮看来,自己若能利用这次惩治锡翰的机会,达到打击毁灭鳌拜的目的,那锡翰所受的委屈,也就算没白费了!
定下人选和策略后,多尔衮就开始行动了。他下旨追究鳌拜的包庇之罪,将他捉拿归案,未经审问便直接论死。黄旗大臣们见状,立刻察觉到这风向不对,于是纷纷出面求情,要求从轻处置鳌拜。多尔衮见危机已经顺利转嫁,于是见好就收,顺水推舟地将论死改为了免死罚赎和降爵。
就这样,凭借着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多尔衮顺利的帮助锡翰和自己摆脱了窘境,顺便还打击了政敌,狠狠地给了鳌拜一场无妄之灾。鳌拜在多尔衮的手里,就像是如来佛祖手掌心中的孙悟空,不管翻多少个跟头,也翻不出去!他的这场冤枉气,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通过上述这些事例,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在多尔衮摄政的这七年中,鳌拜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了吧?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多尔衮的暴毙,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
不久以后,顺治掀起了反攻倒算的巨浪。一时间,多尔衮的封谥被追夺,英亲王阿济格因乱政被幽禁。两白旗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一蹶不振的局面。而曾遭到压制的两黄旗及多尔衮的死对头郑亲王济尔哈朗则再次掌权,身揽要职。
正在清算多尔衮一派的顺治,听说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并坚决与多尔衮的势力作斗争,宁死不屈,结果因此受到了许多打击,顿时感动不已。他感念他们忠君爱国、立场坚定,于是便开始重用他们。
那时候,年轻的顺治帝对鳌拜极为敬重,他把他视为心腹重臣,一路升迁。
在顺治的手里,鳌拜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青云直上,飞到了云端。顺治八年正月,他擢升鳌拜为议政大臣;到了闰二月,又以军功升他为一等侯。从此以后,鳌拜便随侍在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像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协助会审案狱等等,都是他涉足的范围。
多年媳妇熬成婆,苦熬多年后,鳌拜终于苦尽甘来,扬眉吐气了。不过,话虽如此,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恨了多尔衮这么多年,自然不肯轻易放弃向他反攻倒算的机会……
。VIP。♂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