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前面提过,图赖和谭泰素来不和,从前还闹出过不小的风波。多尔衮死的时候,图赖早就病死在了军中。他比多尔衮早死四年,也就是说,他几乎规避了多尔衮摄政后期所有的政治斗争。
不过,他虽死得早,但有的人却并不会因为他死了就放过他。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谭泰了!
多尔衮死后,大学士刚林、祁充格等人皆被问罪诛杀,多尔衮一党中除了宗亲子弟,就只剩谭泰一个人没有被问罪。而且,他不仅没有受到波及,反而还升了官,当上了吏部尚书。这实际上是顺治帝为分化多尔衮阵营设下的计谋,不过谭泰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因此沾沾自喜,变得愈发骄纵。
当时,得了实权的谭泰以为自己大展神威的好日子来临了。他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棵政坛上的不倒树,因此说话办事越来越没有分寸。他为了报往日旧仇,失了理智,居然派人跑去捣毁图赖的墓室,以泄私愤。
这毁人墓室是件缺大德的事,没有深仇大恨,一般人干不了这个事情。而且这图赖也不是什么无名小辈,他再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谭泰他这一毁,就捅了一个不小的篓子……
前面咱们说过,这图赖和鳌拜是堂兄弟。这个时候的鳌拜已不是从前的鳌拜,就像谭泰也不再是从前的谭泰一样。
十年风水轮流转。这会儿的鳌拜可不怕惹事儿。他一见图赖的坟被人毁了,顿时大发雷霆,觉得这是奇耻大辱,瓜尔佳一族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与挑衅!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家族的荣誉,鳌拜这回是说什么都不肯忍了,他立马就把这件事告到了御前,请求顺治出面主持公道。
那么,当时顺治是怎么个态度呢?
补充一个背景给大家,当时,清廷上下正值肃清多尔衮一党的关键时刻,拉拢谭泰、分裂白旗阵营,这是既定策略。显然,在这个时候,顺治对谭泰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他绝不可能轻举妄动。
出于大局的考量,最终,顺治对图赖墓室被毁的事情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他为了安抚瓜尔佳氏,就下命赐图赖配享太庙,追谥号昭勋,并立碑纪绩。与此同时,顺治还恢复了图赖之子辉塞的爵位,这才暂时平息了瓜尔佳氏的怒气。
不过,瓜尔佳氏虽然表面上把这件事掀过去了,但在鳌拜的心里这一切却没有翻篇儿。他一向执拗,一旦记恨上一个人就势难回头。谭泰敢做出这样出格的事,他鳌拜便绝对不可能再放过他!
为了扳倒谭泰,鳌拜开始在暗中搜集他的罪证。
很快,这年五月,陈名夏案爆发,下王大臣会议审问定罪。当时,陈名夏议罪当诛,谭泰与陈名夏私交很好,因此出言偏袒。他为了搭救好友,欺上瞒下,在御前攘臂高呼,从而迫使顺治做出让步,最终保下了陈名夏。
然而,人虽保下了,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使鳌拜找到了突破口。
既然这里涉及到陈名夏,咱们势必要介绍一下这个人。其实关于这个人,很有说头,但这里笔者就尽量长话短说了。
这个陈名夏,字百史,是江南溧阳人。崇祯十六年廷试的探花,官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他喜好诗文,曾在山东、河北等地游学,平生最喜爱结识天下名士,因此早在还没考取功名时就已经名重天下了。
不过,陈名夏虽然有才华,却一向不是什么忠贞不二的人,他是个政治投机主义者。事明时,李自成叛军气势如虹,陈名夏曾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但由于想法过于不切实际,没有成功。
不久,李自成攻破京城,他自杀未遂,于是投靠了入京的李自成。清兵入关后,占领了北京,追剿李自成大军,他一见形势不对,又立刻降了清。
降清后,他在老同僚王文奎的推荐下,官复原职,没多久又得到擢升,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之后一路青云直上,累官至秘书院大学士。
为什么他的仕途这么顺利呢?原因很简单,他这个人的嘴特别厉害,擅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清朝的官场上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很得统治者的欢心。
很显然,这里所说的“统治者”,指的就是多尔衮了。顺治二年,陈名夏降清时,当权的的人正是他!
那么,谭泰又是怎么和陈名夏搭上关系的呢?其实这里头没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他们两个人起初就是纯粹的为利而聚。
顺治五年,随着降清的汉臣人数越来越多,多尔衮在六部中设立了汉尚书。他看重陈名夏的才能,因此授予了他吏部汉尚书的职务,同时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前面咱们提过,也正是这一年,谭泰被多尔衮从牢里捞了出来,从此以后就死心塌地跟着他干了。那时候,他们主仆两个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那叫一个如胶似漆。多尔衮去哪里都带着谭泰,吃饭带、打猎带、处理政事带,就差没带着他一块儿睡觉了。
那陈名夏是何等聪明的人啊!他一看谭泰受宠,当然立刻就着急忙慌地动脑筋去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