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首辅索尼已经病死,康熙帝已然亲政,却依然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
面对鳌拜的多次强请,他始终不允,想要保全苏克萨哈。谁知,鳌拜竟狗急跳墙,再次矫旨,说苏克萨哈不肯归政、欲谋不轨,硬是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全族。
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康熙为自己虽然亲政却无法保全苏克萨哈而恼恨不已!
与此同时,苏克萨哈死后,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他与鳌拜本就是一派,处处以鳌拜马首是瞻,因此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即使是才干卓绝的麒麟之才,也应当懂得激流勇退,在适当的时机还政于君,这样方能全身而退,保全名节。然而,鳌拜却根本并不想归政于康熙。
康熙养在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在自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就是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由这段话我们可知,此时的鳌拜大权独揽、党羽遍布朝廷内外,已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比他自己所憎恨的睿亲王多尔衮更甚几分,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
这里我们必须要看到,鳌拜性情刚愎,器量狭隘,他与苏克萨哈之间的这场殊死较量,决非个人之间恩怨,而是长期以来满洲八旗之间的抗争在新的形势下的暴露。康熙要铲除他,也不仅仅是为了苏克萨哈。
他背负先帝重托,却任意横行,任人唯亲,欺君擅权。而且结党营私,颠倒黑白、残害大臣,使清朝政治一度陷入黑暗。他后期的所作所为,远比多尔衮要凶恶得多!这也就是他前半生虽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却终满清一朝都没有得到任何平反的原因!
关于康熙铲除鳌拜的具体过程,其实各种电视剧中都有提及。楼主即使不讲,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毕竟,包括像《鹿鼎记》这样的武侠剧中,对这一段也都讲得似模似样的,因此,我们就简单一些,略作描述吧!
当时,鳌拜党羽遍布朝廷内外,铲除他的行动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弄巧成拙,引来更大的灾祸。因此,康熙决定不露声色,暗中策划刺杀事宜。
为了麻痹对手,康熙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以练习摔角为戏。鳌拜见了,只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因此放松了警惕,心中还暗暗为皇帝的荒废政务感到高兴。
时间瞧瞧移至康熙八年五月,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开始了行动。他与祖母孝庄一起,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调离京城,然后立刻用自己的亲信代替了他们的职务,从而夺回了整个京师的卫戍权。
紧接着,康熙就召集起身边练习摔角的少年们,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听了,很欣慰,于是立刻布置了逮捕鳌拜的策略。
布置好一切后,康熙就召鳌拜入宫觐见了。由于鳌拜处理政务,终日出入宫廷,因此他并不会觉得奇怪。皇帝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
关于擒拿鳌拜,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鳌拜入宫后康熙就赐座斟茶,让他坐下说话。而这个座位,此前早已动过手脚,锯断了一条腿,所以鳌拜一坐,立马摔了个屁股着地。摔跤手们见他摔跤立刻按照早前的布置,一拥而上,朝鳌拜身上扑去。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于是束手就擒。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鳌拜入宫后,康熙假意要摔角手们与他比试。先是一个个轮流比试,然后等他放松了警惕,康熙就一声令下,命这些少年一拥而上,将他死死压在身下。就这样,鳌拜寡不敌众,就被抓住了。
鳌拜被捕后,康熙立刻命议政王大臣会议审讯他。
大臣们审查后,将其罪行一一上报。最终,康熙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说他妄为顾命大臣,窃弄威权,应处以革职、立斩的刑罚。
诏书传至狱中,鳌拜立刻请求觐见康熙,希望可以保下性命。人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命,也就不讲什么尊严体面了。鳌拜把自己当初救皇太极时留下的伤疤脱出来给康熙看,又一一哭诉列数了自己往日的赫赫战功。结果,终于凭着他身上的累累伤痕,以及自己对清朝的功绩,保住了性命。
康熙念及他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于是对他宽大处理,免除了他的死罪。但因他多戮无辜,残害忠良,专制擅权,功不掩罪,因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判为终身幽禁,非死不得出。而他的其党羽,也或死或革,全都被康熙清理出了朝堂。
几个月后,年届七旬的鳌拜就在禁所死去了。
瓜尔佳·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后半生则操握国政、结党营私,罪迹多端,难以枚举。他原本憎恶多尔衮擅权弄国,一直秉持忠义,不肯党附于他,其忠直倔强令人称赞。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