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了几天的史可法终于能下地走动了,清减了不少。√朝堂上的博弈还没有结果,所以扬州城还是他说了算。关闭了多日的城门终于打开了。隔了一日,一队打着汉威旗帜的双马大车浩浩荡荡的进了城,城门的守卫都亲眼目睹了汉威军的威猛,并且这队人车并没有表现出的敌意,而是照章交了税进来的,所以大车无人敢拦。上面装满了大包大包的货物,径直到了一个坐落于扬州繁华地段的占地面积颇大的商铺,把货物卸了下来,留下十来个人大车队就走了。
这个商铺原来是家酒楼,被清军包围之后这里的人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实际上是这里是满清的细作在扬州的据点,被龙牙给清除了,接收了下来。现在正好用来做汉威的百货商店,主营粮食、食盐和烧酒。附带着火柴、肥皂、大白兔奶糖这些高级货。当然,最牛逼的商品居然是陈安东费劲巴拉整理出来的《华夏大字典》!好吧!我承认汉威百货其实就是一杂货铺,凡是汉威出产的东西这里都有,大体上和五、六十年代的乡供销社的水平相当,但肯定不用凭票购买,库存有的是。
稍微改造了一下,最的是用名亮亮的大块玻璃替代了窗纸后整个店铺立马高大上了许多。挑了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放了挂爆竹,揭开了写着’汉威百货‘的大牌匾就算开业了。十来个穿着左胸口秀有汉威字样,跟汉威作训服同款,纯黑颜色服装的棒小伙,站在大门口迎客那叫一个赏心悦目。陈安东的恶趣味,按照现代观点来看,有点像黑涩会开香堂的赶脚。这阵势,再加上这两天坊间对汉威的传闻,爆竹放了半天愣是没人敢进。
其实最近在汉威城控制的地方,由汉威粮店进化而来的汉威百货。里面的销售人员早就换成了,美丽大方的大脚姑娘。在南方,还是在所谓的敌战区没办法还得用棒小伙啊!还好在态度和蔼的小伙子们,发了几百袋一两装的精盐后情况有了转机,开始有人陆续的进店了。随后的情况就变得火爆起来,平价的粮食自然是首选,汉威的粮食味道虽好且强大,但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却不稀奇。火柴、肥皂、、奶糖、香皂之类的高级货,在看到店员的演示之后,彻底火了!对陈安东来说,最的是远远低于成本销售的《华夏大字典》也火了。
自古以来,知识就是高高在上的,寒门出来的人才少之又少。统治者蒙蔽大众、维护统治,给百姓们一点点遥不可及的希望,才让一个个鱼跃龙门、才子佳人的故事流传千古。事实上,知识始终是是权贵们统治和愚弄、奴役百姓的工具,是他们统治的基础。说白了就是,你们都认识字、会算数、有思想了,我们蒙谁去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愚民统治这一点上从未改变!
实际上华夏百姓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未停止,不然的话,不可能出现全民都尊重有知识的人这种现象。有知识的士人,举子、秀才享受种种例如不用纳税、不用服徭役等等特权,在百姓们看来就就是理所应当的,连久考不中,成为乡间私塾先生的人,往往都是村屯里最让人尊敬和信服的人,最有权威的老族长见了面都的尊称一声’先生‘,这就是对文化的向往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知识和教育,所以华夏文明才能历经磨难还能延续数千年。尊重知识和教育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当教育变成产业,教师沦为商人,知识成为商品,学生变成大爷……呃!有点说多了。
总之,汉威汉威百货商店很快以实惠的价格,丰富且牛叉的商品迅速打响了口碑,在扬州彻底火了,每天都是顾客盈门。随后在南明统治区的市场上悄然刮起了一股汉威商品热,不过在其他地区由于形势复杂,没有开办汉威百货。都是有人在扬州买了之后在带到各地的,特别是火柴和香皂,竟然出现了类似另一时空的黄牛客,价格被炒的老高。汉威并没有控制这种行为,而是乐见其成,反正这些东西现阶段也不是平民百姓用的,坑的是土豪大户、达官贵人,老百姓更需要的还是能救命的粮食。
随着第四集团军前进的脚步,汉威百货逐渐延伸到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充足的粮食供应,使得汉威控制区内再也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有钱就可以随时购买到粮食,没钱的也可以通过劳动,在各种工地上吃得饱饭。大大小小的原始村屯都被收拢到一起,在各个古老城镇的旁边开工建设,形成一个个新的大型城区。空出来的大片土地重新分配,到处都在搞新城区建设,一时半会儿不愁没活干。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失去亲人照顾的孩童也都被送进了各类学校和保育院。整个汉威控制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汉威控制区的繁荣,不是没有人试图来抢夺胜利成果。小到土匪、马贼、大到明朝倒台后形成的地方军阀和各股农民军。只不过的进犯,都在汉威军近乎凶残的打击下,以完败告终,轻的伤筋动骨、损失惨重,重的则直接烟消云散、白日飞升。汉威军也以报复之名,占领了湖北、陕西一部分其他势力占领的地区,扩大势力范围,最后的结果就是无人敢再来锊汉威的虎须。想要粮食和其他商品,就乖乖的拿真金白银来买。至于人口,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