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钟声的是位于江华岛南面鼎足山上的传灯寺,该寺相传为高句丽时期的阿道和尚所建,高丽忠烈王(1274~1308年在位)的贞和王妃曾向佛捐献玉灯,此后便称为传灯寺。
张昌宗和上官婉儿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好不容易走到寺庙山门,眼前一黑,双双栽倒在门口不省人事。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先后醒来,发现他们躺在僧人房间里,因为男女有别,他们各睡一侧。张昌宗想起身询问上官婉儿状况,可身体沉重异常,好似有千钧碾压;上官婉儿也是相同感受,两人只得静躺不动,闭目养神。
又过了一会儿,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走进一个小沙弥。他走近床榻前,探视一番,然后放下两碗稀粥、几个馒头和两碟小菜,转身离去。
小沙弥刚走,张昌宗迫不及待直起腰,抓起馒头,狼吞虎咽吃起来,边吃边对上官婉儿嚷道:“婉儿,有吃得了,快吃啊!”上官婉儿也从床上坐起来,端起碗,三两口便把一碗粥喝下去。两人如风卷残云,瞬间把桌上食物吃个干干净净。
吃完后身上有些力气了,上官婉儿对张昌宗提议道:“咱们出去走走吧,看这是什么地方?”“好吧!”张昌宗点点头,下床穿鞋,两人一道推门走出房间。
这是一处古寺,规模不大却古香古色,放眼望去尽显古朴本色,建筑风格与大唐相仿又不完全相同,别具特色。
“昌宗,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嘛?这里很像我们大周的庙宇,仔细端详又不是,怎么回事呢?”上官婉儿轻声问道。张昌宗没有回应,他的想法与上官婉儿一致,也在猜疑。
他们边走边看,每一处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这种感觉让他们产生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就在这时,刚才送斋的那位小沙弥向他们迎面走来,面带微笑,双手合十,说道:“二位施主用过斋饭啦?好些了吗?”两人面面相觑,他说得话他俩一句也听不懂。小沙弥见状又抿嘴一笑,伸手做了一个“请跟我来”的手势,引导二人往大雄宝殿而去。
穿过大雄宝殿是药师殿,他们绕到药师殿后面一处僻静的小屋前,小沙弥停住脚步,轻叩木门,屋里响起问话声,小沙弥回答了几句,随即推门示意他俩进去。
屋内光线很暗,空气有点污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霉臭味。床榻上端坐着一位年老僧人,双膝盘腿,两手交叠放于腹部。两人进去后他微睁双目,用与小沙弥同样的语言问了一句,见他们没有回话,转而用中土语问道:“二位施主可是来自大明中原?”“嗯,正是,请问高僧,这里是何处?”上官婉儿耳聪目明,反应奇快,立即回答。“噢,这样啊,那老衲冒昧再问一句,二位可是‘逃人’?”“什么?‘逃人’?”两人都楞住了,不知老僧何意。看到他俩惊诧的样子,老僧微微一笑,说道:“二位施主不必诧异,老衲是小寺主持,法号河谭。本寺乃千年古刹,名为传灯寺,是高句丽时期阿道和尚所建。”“高句丽时期?”通晓历史的上官婉儿脑海里迅速开始搜索这个名词。一段文字随即浮现出来:高句丽是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存在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请问方丈,这里莫非是朝鲜国土?”上官婉儿追问道。“是的,这里正是朝鲜国的江华岛。”老僧颌首含笑应道。“啊?我们已经离开中土大周?”两人愈发惊愕,没想到脱离地府后竟然穿越到了万里之外的朝鲜半岛。“二位施主如暂时没有好去处,可先在小寺住下来,粗茶淡饭是有的,几时想离开便离开,相遇即是缘份。”方丈说完又闭上眼睛陷入参禅打坐状态,张昌宗和上官婉儿致谢悄然离去。
更让张昌宗和上官婉儿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面,他们不仅来到朝鲜,而且已经逾越数百年,跨过唐、宋、元三个朝代,置身于与中国明朝同期的朝鲜王朝仁祖时代,偕同千万高丽族人度过那段风雨飘摇的动乱岁月。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