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起源众说不一,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使用“西秦腔二犯”唱调,是关于案腔声腔的最早记载。流传到甘陕一带,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李富贵所痴迷的秦腔正是风靡西安古城的“西安乱弹”,与其它唱法同源同宗,却更显慷慨激昂、宽音大嗓,可细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常用剧目700多个。由于其恢弘大气,剧目繁多,令人百看不厌。
李富贵原本纯属附弄风雅,闲暇时约几个狐朋狗友去戏院给自己喜欢的名角捧场,一来二去竟慢慢爱上看戏,由三五天去一次变为每天必去,一日不看戏还不习惯,如此超级粉丝哪有心思回家探亲?——当张易之赶到李富贵的宅院时,他还在戏院美滋滋看戏呢!
待戏院散场,李富贵回家已是月上枝头,他剔着牙缝里的凉皮渣,哼着小曲,一步三摇走进宅院,张易之闻声从院堂走出,迎上前作揖道:“老爷回来了,小生已等候多时!”李富贵有些诧异,瞟了他一眼,不冷不热回答道:“你怎么来了?家里发生什么事啦?”他向来不过问两小儿管教之事,都交给妻妾,因此对张易之印象不深,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家中有些小事需要请老爷回去定夺,不过不算大事,老爷不必惊慌!”张易之满脸堆笑应答。“没有大事就不用回去了嘛,老爷我忙着呢,过两天还要去江南走一趟,库里没多少存货了!”李富贵有点不耐烦,边说边往里走。张易之不敢多言,陪着笑一路跟着。
主仆二人走进厅房落座后,丫鬟端上两杯热茶,李富贵对她吩咐道:“我饿了,去给伙房说一声,做点夜宵,多做一些,张秀才与我一道吃。”看着丫鬟离开,李富贵对张易之说道:“既然先生已经来了,便随我一同去江南吧,我看先生长得眉清目秀,想必也是南方人,权当帮我验货把关吧!”张易之一怔,李陈氏交待地任务还没完成,这李富贵又提出新要求,不是让他为难吗?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端上人家的碗吃人家的饭,就不得不听主人的话,李富贵乃一家之主,当然让他做啥便做啥咯!想到这儿,张易之点头说道:“好吧,小生听从老爷差遣!”
金秋十月,西北已是遍地金黄,秋高气爽时节,往江南走去,却还有一丝暑热。李富贵带着张易之和两个随从,离开西安南下苏杭,途径陕、豫、皖、苏、浙数省,最后抵达仁和(今杭州)。这是李富贵常走得一条线路,来回不知行走了多少趟,可对于张易之来讲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所以一路上左盼右顾十分新奇。他常年深居皇宫伺奉则天女皇,并不曾游历山水,说来竟是井底之蛙。
李富贵等人在仁和稍加休整后即刻前往苏州,那里的刺绣名闻天下,号称“苏绣”,位居四大名绣之首。李富贵每年都会来此采购大量刺绣衣料运回西安,然后找裁缝做成成衣卖给甘陕那些达官显贵,利润不菲。张易之在宫中早已看过无数精美的绣品,其中包括这“苏绣”,但今日重新观摩,感觉别有一番景致,也许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吧!
苏州的绣坊很多,主要集中于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巷陌,这些手工作坊外观极不起眼,隐藏在烟花柳巷之中,若没有熟人带路绝找不到。
李富贵此次来苏州,想购置一些奇珍异品带回去卖个好价钱,当地商贩当然乐于推荐,他们派人引领这几个陕西客商来到一处更为僻静的小巷,走进去,是一套三进三出的大院落。彼时的苏州还未出现“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生产与销售脱离,手工业者只管生产,完工后交商贩拿去售卖。
李富贵一行走进院落,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织机,每一台面前端坐着一位年轻女子,神情专注,双手像蝴蝶在机子上飞舞。张易之完全看不懂,看到有一个主管模样的男子站在不远处,忙走上前施礼询问。男子告诉他,手工刺绣乍看很简单,其实手法复杂,针法类别有: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等。初学者至少需要半年方可入门,如达到熟练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至于那些可以绣出顶级绣品的工匠寥寥无几。一件图案一模一样的绣品,根据工匠功力差别,差价可达数倍。
张易之这边在询问,李富贵那头在忙着挑货,他倒不陌生,经手的绣品多得记不清。主管介绍完毕,转身对带他们来得商贩说道:“我手头刚好有两件珍品,你们不妨看看,中意就出个价!”李富贵眼睛一亮,连忙回答:“好啊,快带我们去,价钱好说!”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