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来到长安,果然被朝廷任命为廷尉。廷尉主管全国司法,是九卿之一,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官职,与皇帝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吴公新官上任,难免要入朝,到御前表示感谢。当他来到御前,正值刘恒兴致勃勃。他上前给刘恒施礼,刘恒令他站起来,然后用乌黑的眼珠盯着他,把他从上至下打量一番,笑着问:“朕听说卿在河南郡的时候,把河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被评为天下第一?”
听了皇帝的询问,吴公谦虚地回答:“能得到陛下的夸奖,这是臣的荣耀,臣只不过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罢了,距陛下的要求相差甚远。”
刘恒开心地笑了,温和地说:“卿不愧为天下官吏的楷模,不仅政绩卓著,而且虚怀若谷,真是难得呀。听说你是秦朝丞相李斯的学生?”
吴公躬身答道:“臣是李斯的同乡,也是他的学生。”
“那你一定学到李斯的学问精髓。”
“臣略知皮毛,谈不上精通。”
“御史大夫张苍与韩非、李斯同学,他可谓你的师长。”
“陛下说的是。”
刘恒满意地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河南郡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知谁能称得上当代英俊人才?”
“如果论河南郡当代英俊人才,莫如雒阳贾谊。依臣愚见,贾谊不仅是河南郡当代英俊人才,也是我堂堂汉朝当代英俊人才,甚至是华夏史上罕见的英俊人才。”吴公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也非常欣赏、爱护和培养自己的学生,看到皇上招揽贤才,不失时机地自己最得意的门生。
刘恒机警地问道:“贾谊是卿的什么人?”
吴公看皇上不太相信他的话,也没有隐瞒他与贾谊的关系:“是臣的门生。”他紧接着补充一句话:“陛下不要以为贾谊是臣的门生,臣就会徇私情他,借给臣一万个胆量,臣也不敢呀!”
刘恒被吴公说中心事,微微一笑说:“听卿一番话,贾谊好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既然如此,何不让他来见朕一面?以满足朕求贤若渴的愿望。”
听了皇上的话,吴公满心欢喜,没想到自己刚刚贾谊,皇上便给自己一个大面子,格外开恩贾谊进宫。这个机会很难得,稍纵即逝,自己回去后,转告贾谊他准备一下。
想到这里,吴公躬身答道:“臣遵旨,贾谊就在臣的门下,陛下什么时候想见他,臣就什么时候把他引进宫门。”
君臣分手,吴公坐着马车,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府邸,来到贾谊的书斋,只见贾谊手握笔管,拧着两道浓黑的眉毛,陷入深思。他不忍心打断贾谊的思绪,悄悄地走至贾谊的身旁,只见贾谊在竹简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不由脱口而出:“好文章啊。”
贾谊回过神来,看到吴公满脸喜色,站在自己的身旁,便搁下毛笔,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问道:“吴老师,见到皇上了吗?”
“当然见到了。”吴公坐下来,拉了贾谊一把,示意他坐下说话。
贾谊坐下来,看着吴公的脸,只见吴公脸上荡漾着春风般的笑容,一种快活的情绪顿时被激发出来,他笑着问:“皇上都问了些什么?”
“无非韩非呀,李斯呀,张苍呀,都是些学问方面的问题。”吴公乐呵呵地答道,然后话锋一转说:“这一次见皇上,没有白见,皇上求贤如渴、招揽英才的迫切心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一个性情中的人,举贤不避内,把我最得意的弟子给他。”
贾谊喜出望外,站起来,深施一礼,激动地说:“谢吴老师之恩。”
吴公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像欣赏一块美丽玉雕似的,不停地品味着,抚弄着,满意地说:“皇上提出要见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要倍加珍惜。”
“不知见到皇上后,皇上都提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心里没有底数啊。”听说皇帝要召见自己,贾谊尽管满腹经纶,也难免有些紧张。他看着吴公,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明确答案。
吴公笑着回答:“无非是些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在这一方面,政论文章可是你的强项啊。”
对吴公的话,贾谊洗耳恭听,看来自己的老师十分了解自己,知道哪是自己的强项,哪是自己的弱项。吴公关心地说:“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这是你的弱项,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来到长安时间虽短,但有些的关系,也该疏通联络一下。”
贾谊没有直接回答,心里开始活动:是啊,我来到长安,首先得拜访我的那位学问渊懿、位高权重的老师张苍。
吴公一眼看透贾谊的心思,顺着他的心坎说:“我吩咐一下家仆,准备一份厚礼,下午咱们一块去拜访御史大夫张苍。”
“谨遵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