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吴公和贾谊坐着马车,来到御史大夫的府邸,投进名刺,在外边稍等片刻,差役把他们领进张苍会客的房间,张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张苍是当时年龄最大的官员,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见吴公,和蔼地说:“吴大人乃循吏,治理河南郡取得天下第一的政绩老夫佩服不已。”
吴公谦逊地说:“谢谢张大人的夸奖,张大人是我的老师李斯的同学,也就是我的老师,我应该执弟子礼才是。”
“不敢,不敢,老朽无能。”张苍摆着手,嘴上客气,心里却十分受用。
吴公又说了一句好话,虽然近似于阿谀奉迎,却是发自肺腑:“像张老师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音律,又懂历法,又会算术,又会打仗,文武兼备,经天纬地的股肱大臣,自古少有啊。”
张苍哈哈大笑,善意揶揄吴公:“老夫年近八十的人啦,竟然被你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吹得飘飘然,今后可不许这样。”
吴公指着贾谊说:“张老师可认识他否?”
贾谊含笑而立,不失儒雅风度。张苍看着风度翩翩、丰神秀骨的贾谊,一时竟然失记,失望地摇摇头:“好像在哪里见过面?”
吴公提醒他:“再想想。”
张苍打开记忆的闸门,在记忆的王国转了几圈,也没能寻找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再度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贾谊上前抓住张苍的手,激动地说:“张老师,我是你的学生贾谊呀,就是那个跟着你学习《左氏春秋》的少年。”
“贾谊,啊,贾谊,原来是你呀,就是十几年前那个发奋苦读的少年,你们看我这记性,真是。”经贾谊这么一说,张苍想起来了,他拉着贾谊的手,上下抖动,然后抽出手,狠狠地拍着自己的脑袋,歉意地说。
吴公看着贾谊,意味深长地说:“三年不登门,是亲也不亲呀,今后小贾可要多到张老师的府邸,多多讨教。”
“谨遵师命。”贾谊双手合十,抱在胸前,显得很虔诚。
他们客气地寒暄着,笑着坐下来,交谈着治学之道,房间里充满欢声笑语。张苍指着贾谊,友好地问道:“十几年不见了,不知你的学问是否有长进?能不能给我背一段《左氏春秋》?”
贾谊明白,这是张苍有意考试他,他笑了笑,心说这是雕虫小技,于是,他润了润嗓子,自负地说:“不知老师想听哪一段?”
“蹇叔哭师。”
贾谊高耸两道浓眉,轻声背诵:“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张苍听罢贾谊的背诵,拍案叫好:“记忆真好,一字不差。”然后他又考了贾谊几段文章,贾谊都对答如流,见解不凡张苍啧啧赞叹:“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贾谊已远远超过我这个老师,后生可畏呀。”
吴公看张苍高兴,不由指着贾谊,插了一句:“张老师,你看我给你带来的这份礼物如何?”
张苍高兴地回答:“好,好礼物,这份礼物比什么都珍贵,我很乐意收下了,真是孺子可教呀。”
贾谊听了张苍的夸奖,脸色绯红,谦虚地说:“今后还需要张老师多多指教与栽培。”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吴公看时候不早了,与贾谊一起,向张苍提出告辞。张苍挽留不住他们,只好欣然把他们送出门外,这对在朝廷中具有较重分量的张苍来说,是不多见的,可见他对贾谊的器重和赏识。
也就是从此开始,贾谊经常到张苍的府邸,向张苍讨教治国之策和文章学问。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