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离长安未央宫三百多里,位于淳化县城北甘泉山南麓,建造于汉初。√据历史记载,它是黄帝“祭天圜邱“的地方以及历代君王祭祀神灵的场所,因其境内有甘泉而得名。
皇帝一行风尘仆仆,来到甘泉宫,暂时居住在这里。与著名的未央宫相比,甘泉宫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建筑风格,都无法与之媲美,但在这偏远的西北,它就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坐落于甘泉山南麓。宫前绿柳依依,婆娑起舞,山上桃李争妍,姹紫嫣红,一股甘冽的清泉顺着山涧的小溪汩汩流淌,人置身其间,朝看云蒸霞蔚,暮听龙啸虎吟,拂去历史岁月厚厚的尘埃,焕发出生机盎然的风光,无疑会心旷神怡。
然而,此时皇帝却没有心情领略这的景色,上郡的战况到底如何?后方长安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发生政变?这些敏感的问题直接牵动他每根神经,尽管宫中有郎中令张武、中郎将袁盎等一批正直能干的大臣陪同,他依旧心情烦躁,寝食不安。
一晃眼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接到前方报捷的消息,他忍不住走出甘泉宫,登上山头,遥望上郡的方向,轻声呼唤:“灌丞相,你那里到底怎么样了?”尽管只有短暂的几天,他仿佛度过几个漫长的年头,盼望胜利的心情可想而知。
突然有一天,报捷的使者骑着骏马,飞快地来了,一边奔驰,一边高声喊:“上郡大捷!”
“上郡大捷,快出来啊。”听到喊声,大臣们纷纷走出宫殿,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
只见信使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信函,噔噔噔往宫里跑,大臣们截住他,忙不迭地问道:“是不是丞相在上郡打了胜仗?”
“是啊,是啊。”信使揩一把额头上冒出的汗珠,眉飞色舞地喊道:“陛下在哪里?快让我告诉他。”
“我看见陛下在山上我领你上山。”张释之牵着信使的手,指着山头。
顺着张释之指的方向,信使看到山头上隐隐约约有几个人在晃动,他顾不上一路的劳顿,跟着张释之,沿着山间小道,一口气跑到山顶,跪倒地上,双手捧着信函,气喘吁吁说:“陛下,上郡大捷。”
说罢,信使昏了过去。刘恒拿着信函,顾不上看,指令身边几个侍卫:“信使真是好样的,快扶他下去休息。”几个侍卫七手八脚,把信使抬下去。
等他们下去,刘恒强捺心中的兴奋,急切地拆开信函,信的大意是:臣灌婴叩拜陛下,大军到上郡第二天,即与匈奴兵展开激战,托圣上洪福,赖将士努力,共斩敌方首级三千五百八十四颗,我方战死九百三十八人,右贤王已向河套逃窜,臣正率大军追击敌寇。
看了信函,刘恒把它捧到胸口,闭上双眼,默默地说:“苍天保佑,高祖显灵,朕的江山又固若金汤。”
郎中令张武轻轻地走至他的身侧,高兴地说:“陛下,咱们下山吧,群臣都在下边等你,等你庆贺上郡战役的胜利。”
刘恒睁开双眼,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平静地说:“赖灌丞相与广大将士们努力,终于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朕要为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庆贺,要封赏他们。”一边说,一边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下山来。等他来到甘泉宫门口,十几个大臣赶紧迎上前去,齐刷刷跪倒地上,齐声祝贺他:“恭喜陛下,上郡大捷。”
“同喜,同喜。”刘恒满脸喜悦群臣站起来,笑着说:“吩咐御厨,多烧几道菜,朕要与众爱卿开怀痛饮。”
“陛下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中郎将袁盎笑呵呵地说。
“能看到袁卿笑,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恒此时的心情很愉悦,很健谈,他指着袁盎,笑着调侃。
到了吃饭的时候,厨子按照皇帝的旨意,多烧了几道好菜的随行人员吃得好,喝得好,油光满面,连打饱嗝。
刘恒心情舒畅,与大臣们多喝几杯,然后返回寝宫,脱掉身上的衣服,赤条条钻进软和的棉被,发出均匀的鼾声。自从匈奴进犯上郡以来,他几乎每天晚上睡觉都失眠,今天听到前线胜利的消息,那颗悬起来的心终于落进肚里。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他穿上内衣,伸直懒腰,连打两个响亮的呵欠。
郎中令张武和宦官赵谈听到声音,走进来向他请安。他笑着说:“你们看朕,不知不觉就睡过头。”
“陛下自从匈奴进犯上郡以来,哪曾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此好了,陛下可以高枕无忧。”宦官赵谈谄媚说着,服侍刘恒穿上冕服,然后端上一盆清凉的水,帮他洗漱一番。
等把杂事办完,刘恒走进御膳房,啃了一块早点,喝了一碗小米粥,然后走出甘泉宫,在张武、袁盎、赵谈、张释之等人的陪同下,开始畅游甘泉山。
要说游山玩水,各处的山水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无非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透明的溪流、唧唧喳喳的飞鸟、芬芳吐香的花卉以及新鲜清冽的空气,但这些山水一旦与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那就不同一般。刘恒徜徉在花草山水之间,饶有兴趣听着史官对甘泉山悠久历史的讲解,不住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