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边防学院已经第三天了,我们临时住在2宿舍楼,后面就是即将毕业的学长们住的3楼。
相比上流院校现代化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很简朴,高大耸直的雪松和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遮蔽着主干道。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三层宿舍楼,被主干粗壮挺拔、枝叶繁密茂盛的的香樟树环绕着。楼的外侧没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翻修,内部也几乎完全保留着一届届学长们学习生活过的痕迹。内外一致的简单设施我们隐约感受到了一种艰苦朴素、扎实从严的作风。
后来才知道,这所军校从战火中走来,由开国将帅创办,一直秉承着延安精神和抗大校风。我们的故事和成长就从这里开始。
为激发学员自我成才动力,也为确保机会公平,防止暗箱操作,早在合训院校就施行了量化考评,作为我们选择分流院校的依据。而在分流院校也会实行全程量化考评,作为一年后毕业分配的依据。
就在一周前,大家还在纠结去哪座城市,选择哪一所分流院校。似乎有较多选择,有几所陆军学院,有装甲兵、炮兵、特战等兵种院校,还有边防学院。囿于对边防的认识,大多量化排名靠前的学员,会把前面的院校选完,这些院校将来毕业分配去向大多是内地部队或作战部队。而少数家在沿边省份或者笃定边防的学员会主动选择边防学院,大多数量化排名靠后的学员会无奈的被动的选择到边防学院。
边防学院是一所教风过硬、训练扎实的学校。学院主体专业——边防指挥专业的学员,毕业分配大多会被播撒在祖国两万两千公里边防线上,而且,以赴新疆、西藏边防居多。想象中的孤独、偏远、高原、雪山、戈壁,吓住了不少人。但边防学院不全都是边防指挥专业,还有三分之一的其他专业,将来的分配也是面向内地或作战部队。这又给了那些绝望的人一线希望。
2
我们目睹了学长们毕业离校前最后三天的工作。印象最深的有四个场景。
一个是他们的戍边申请书,非但豪言壮语,却更饱含深情。3宿舍楼前,在“边防大队边防人,边防精神边防魂”大字标语下,12块板报和4个宣传栏上,挂满了形式多样的申请书,有的是戍边申请书,有的直接就是赴藏申请书,有的则冠以抒情式的题目“我和边防有个约定”“兄弟,一起去新疆”“我愿做边防长城的一块砖”“让我最美的青春绽放在边防线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有的一个人多达七八份申请书。总之,是密密麻麻的挂了一大片。
第二幕场景大概是他们的武器告别仪式,联考早已结束,武装五已经不是必训科目,但那个细雨绵绵的早晨,隐约听见一名学长最后的动员:“用我们最好成绩,向陪伴我们一年的老铁致敬!告别!出发!”人与人争先恐后,班与班展开较练,一个个那洒脱的步伐,不屑的眼神,在操场上演绎着最后的狂奔。据说,最后一名是22’50,好过我们大部分人的最好轻装成绩。
第三幕场景是参加他们的毕业歌会。晚会结束时,全场高喊:“万里边疆——我来啦!”虽然我们新来的都紧紧的闭着嘴,但学长们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声音回荡在热血沸腾的人群中,消失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里,震彻了每一个人的耳膜,但更震撼的是我们的心灵。
“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不知道傻不拉唧的激动个啥!”学长们喊的全场都激情澎湃的时候,我们的队伍中竟然小声传来了这么一句话。听到的人都回头望了过去,邹天来就这样出现在大家的印象里,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又高又胖,不屑一顾的抬着隐隐约约的双层下巴。那句话虽然说出了不少人矛盾的心理,但却用了不恰当的措辞在错误的时间和场合说了出来。尽管内心赞同,但大家目光中还是有些鄙夷,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他那个不屑的表情,关牧云和万林波就是其中之二。
最后一幕是下达毕业分配命令的那个上午,学长们铿锵有力的答到,队干部宣布着一个个偏远的单位,都深深的刺痛着我们这帮偷窥的人。我们默默记着每一个分配去向,全都是边防,90%以上的都是进疆进藏……他们中间有我们认识的学长,曾经表现也很一般,这一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们如此蜕变?难道那些地方就是我们理想腾飞、梦想起航的地方?不知谁的一声叹息引发了大家的沉默。
经过核实,那个武装五最后一名22’50的学员队就是传言中的边院魔鬼二队,一个比步兵、炮兵和警勤等专业还快的边防专业队。早在合训院校就盛传,南昌陆院游死鱼,石家庄陆院跑死千里马,边防学院累死穿山甲。更流传有精确的说法,南昌陆院不去六队,石家庄陆院不去八队,边防学院不去二队……而在窗外宣布命令的那个干部,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教导员。队伍的右侧,是他的搭档魔鬼队长。
3
通知下午选专业,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却踌躇万千,内心波澜翻滚。
边防学院的量化考评从分专业就开始了。一共有五个专业,边防专业的人数占一大半,很多人都怕边防,每年边防专业都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