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战车再也无法行驶后,赵毋恤便将驾驶战车的战马解了出来,套上缰绳。也从翟人那里拿了张毡毯牛皮铺盖在马背上。
当然由于他是第一次骑这种没有马鞍的马,所以防止自己掉下来,他又从战车上拿出斧、凿等战车的维修工具,将一块厚木板,挖成中间凹下去的形状。
然后将这个原始的马鞍放在牛皮上,用绳索固定好,外在上面铺上一层毡毯。
赵毋恤骑上马背,坐在马鞍上他试了试,感觉还挺牢固的。
然后他低着头对着几名甲士下令:“汝等留守战车,设立营地,其余二三子随吾进山打猎。”
“诺”
作为高贵的甲士,他们不屑于与戎狄为伍,更何况是学他们那样单骑走马,有失他们武士的身份。
所以当他们看到少君子也学,翟人那样准备单骑走马的时候他们没有阻止。他们认为那是少君子年幼,对一切陌生事物感到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罢了,一旦厌倦了自然会抛弃了。
不过在进山的时候,他们还是对着翟矢一番严厉的交代他们好好保护好少君子。
至于会阻止啥的,他们是不会说的,更不会去报告给家主赵鞅。
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
春秋时期被弑杀的君主多大三十六名,被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而那些丢掉封地封邑的诸侯大夫更是不可胜数。由此可见春秋时期诸侯混乱,国与国之间年年征战不休。
长年累月的战争,也造成了春秋时期时期百姓民风尚武。从商鞅变法中的尚公战禁私斗,就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百姓可不是那么温顺听话而又服从的。
所以诸侯大夫们各自的利益,以及去保护、扩大自己手里的权利利益下去,所以为什么赵鞅,对自己长子赵伯鲁很不满意,因为他太软弱了,特别是在晋国这种内斗十分惨烈的大国更需要一个手腕强硬的家主,才能让赵氏一族不会再出现赵氏孤儿那种事情了。
而狩猎也是尚武的最好的一种体现,狩猎时的那种杀戮,以及猎到猎物时的那种兴奋,会充分的体现出这种尚武的荣耀。
因为你狩猎到猎物,可以向别人炫耀你的勇武,以及你的个人能力。
“驾……”
赵毋恤带领着十五名翟骑,浩浩荡荡的沿着小涧,往山里走去。
这一路上赵武见到很多后世都是很名贵的树木,以及各种奇珍异兽。
不过在赵毋恤他们走了一个多时辰,都没有猎到一直猎物,箭囊里的箭矢一箭都没射。
这些动物们一看见赵毋恤他们那大队人马,早就在他们没出现之前就吓躲起来,所以赵毋恤现在还是两手空空。
见此赵毋恤也不耍帅了,骑兵是用来战斗的,不是用来打猎的。像他们这种惊天动地打猎方式,早就把猎物吓跑了。
后世影视中骑着马去打猎那都是围猎,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士兵组成一个大的包围圈,将猎物驱赶进圈子里然后围猎的,这种包围圈通常都是几十里的范围,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围成,光靠腿跑肯定跑不过猎物,所以需要骑兵去驱赶猎物。
这种围猎也是一种军事训练,和检阅士卒战斗力的一种方式,军事检阅的目的大于狩猎目的。
赵毋恤等人下马后,便留下三人看守马匹,剩下十二人,全都徒步下马准备进山。
赵毋恤将十二个人分成左中右三队,自己带着中队,翟矢带领右队,另外一个叫林虎的林胡人带领左队,分散山林。
山林后赵毋恤这才,真正的知道什么叫做原始森林一山林赵毋恤就一脚就踩进厚厚的落叶上,就看见落叶下面潮湿的有机物里面的水分,由于压力被挤了出来。当在他抽出脚的时候,这些水分又的流回踩出的脚印里,并迅速被如同海绵一样的有机物给吸回去,而脚踩出的痕迹也慢慢的恢复原状,由此可见此处应该没有多少人迹。
中队排成一排,每个狄人手里箭矢此时都换成两翼锋利的青铜箭头,各个弓也都张弛着,箭也对着前面,他们的脚步十分轻盈,很少发出声音,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算是翟族好手。
很快赵毋恤他们在一片山谷小溪里,发现了一群鹿群,对于打猎赵毋恤可是一窍不通,所以他也只是搭着弓,看着翟矢他们如何狩猎的。
在鹿群后面山头后面的空地上,人都蹲在一起围在一起。赵毋恤看着他们说道:“尔等乃是我母亲的部落,吾不忍心尔等为奴受苦。所以二三子如果将这些鹿全都捕猎到的话,吾就可以用它们将二三子赎出,给尔等自由身。”
作为春秋时期的法家大夫,赵氏一直都是坚定的法律执行者,所以作为赵氏子孙,赵毋恤也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因为这些奴隶是赵氏的家主赵鞅的财产,赵无恤他个人是没有权利,擅自将这些奴隶释放,所以让他们脱离奴籍,然后投效自己。
赵毋恤决定赎买他们,然后按照法律程序他们成为自己的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