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龙湖动迁,无论是刘亦东还是李晓寒都比较忙,一方面李晓寒连着做了几档节目,请了很多专家为核电站造势。核电站究竟有没有污染的问题,这的确是如今大家最关心的,很多老百姓一听核电站就想起了原子弹,就想起了核辐射,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其实龙湖核电站只是一个意向,建内陆第一核电站是十多个省份十来年共同努力的结果,发改委从前年开始考察新建核电站的地点,龙湖仅仅是几个考核地点之一。但是就是这点希望,让整个市这几年来的政策完全围绕着这个项目,只要这个项目真的能在龙湖安家,不要说对整个山南市,就算是对整个他州省都是一件幸事。专家天天分析厉害关系,讲一个核电站可以顶多少个火电站,而一个核电站的污染绝对不会比一个火电站的高,可以解决多少电力,节省多少资源等等。不过这次专家倒是没有说谎,核电站很安全这是世界公认的,可能遇到不可抗力,例如地震的时候会有危险,但是整个他州省都不在板块交界处,这些年除了汶川大地震有点震感之外,真没有什么地震之类的发生。这是媒体的职责,引导舆论。而刘亦东这方面有着另一个职责,维持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近些年来中国首要的政策。如果因为群众的不理解导致出现了什么群体事件,那么龙湖核电站立即是要泡汤的。所以这些天民警二十四小时轮岗,就是为了维持龙湖动迁的稳定。核电站对于人口密度是有要求的,一共有四个圈,第一个圈在八十千米以内,这个区间内要调查人口分布,评价人口密度与中心城市状况;第二圈是二十千米以内,人口密度要求稀薄;五千米为限制区,原则上是要求人口稀少,但是实际上已经要求清场了;厂区半径五百米为非居住区,即隔离区,严禁居民居住,只有厂内工作人员出入。
这次动迁的就是二十千米以内的这个圈,还包含了下游临水居住的所有市民,整个动迁牵涉群众三万人,如此巨大的数目,政府不敢硬来,只能一点点的做工作,认真细致,一方面讲政策,一方面说困难,一方面谈希望。其实核电站能用多大个地方,但是核电站一建,整个下游都要跟着动,山南市本来就在东面为这些人准备了一个新城,修得很好,可惜住的人少,被人称为鬼城,一有这个称号,老百姓一听就不同意,说你让我住鬼城,你咋不去住呢。
结果政府没办法,又规划一块行政区,建了新的办公大楼,打算把整个市政府都搬过去。这倒真有效果,一听说市政府就在新城中央,地价立刻飙升,本来补偿的就是楼房,现在房价一升,变相地相当于老百姓的拿到的钱多了,于是许多人都愿意搬了。
刘亦东一连忙了几个晚上,不去想那件事情,反倒好受了许多。但是这天,所长忽然就把刘亦东叫了过去,要谈话。刘亦东想着那天晚上李晓寒的样子,暗想不会真告我了吧,又觉得不能,李晓寒是十分爱面子的女人,这种事情她绝对不会说出去。
心情忐忑地见了所长,所长是刘亦东的老领导了,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地说,十八里村要拆迁,你是党员,带头签字吧。
刘亦东傻了,十八里村是自己的祖屋,他愣了一下问道,怎么回事儿?也要建核电站?
所长笑了笑说,你这几天傻了啊,就知道核电站,那核电站没影的事呢。这次有影,万氏广场要用那块地,市里决定围绕着十八里村建一个北市中心,你小子发了啊,回头请全所吃饭吧。
刘亦东皱了皱眉,摇头说道,不,我不签字。
所长愣了,站起来给了刘亦东一脚道,你傻了啊,你带头签字不会亏待你,最后给最多的多少给你多少,你小子,这是发财的好机会啊,你留着那破房子,有用么?
破房子?刘亦东苦笑了一下,这恐怕是自己唯一的一点念性了。刘亦东幼年丧母,一直都是父亲拉扯长大。在刘亦东的印象里,自己家的那间房子一直都在盖,父亲今天在这里加块砖,明天在哪里添点瓦,没事的时候坐在院子里,会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这间房子然后对年幼的刘亦东说,儿子,将来这里就给你结婚,你看好不好。后来刘亦东参军,再回来的时候山南市已经大变样了,也就是那一年,安排好刘亦东的工作,又看到他结婚后,他的父亲忽然之间就老了,仿佛什么支撑他的东西离开了他,他就在几天之内衰老,然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刘亦东记得,就在父亲死的前一天,他还扶着父亲站在院子里,父亲仔仔细细地打量了老屋忽然说,有时间给房子铺点青石板吧。
刘亦东一直觉得,这就是父亲的遗言,而那个破旧的房子也是自己与父母联系的唯一纽带,如果连这个房子都失去了,那么刘亦东觉得他忽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孤儿,变得一无所有。如果说以前刘亦东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签了字,因为他还有李晓寒,还有一个家,但是这些天发生的那一幕幕让刘亦东感到他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孤家寡人,现在再让祖屋拆迁,那么刘亦东还有什么?所以刘亦东犹豫了。
所长见刘亦东不再说话,刚刚的高兴劲也没了,在他的印象里这是一个好事,但是他想象不到这个房子对刘亦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