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从手头的一份历史问卷开始谈起,一,请问: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二千多年历史,发展的周期性演变规律是什么?答:它以大约700年为一个周期,呈现分裂—统一﹝过渡﹞—强盛的正弦周期特征。通俗地说就是久合必分,分久必合,分则乱则衰则弱;合则治则盛则强。例如从隋未到五代十国,就是一个周期。
二,请问这种周期一般是呈现怎样的套路?答:还是从隨未那场以翟让、窦建徳、杜伏威为首的揭竿子农民起义开始说起吧。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对于隋帝国来说绝对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因为隋帝国摊上事,而且是摊上大事了。
由于隋二世—炀帝杨广连年来大兴土木,对内橫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上行下效、各级官吏、豪强也是变着法儿折腾起了百姓,终于隋朝的统治到了崩溃的临界点,犹如一堵破墙已经摇摇晃晃,就差有人最后推一把了,很快,这个催命的人就来了。
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各地方的百姓是纷纷揭竿响应,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起义浪潮,当民变这一十分不利好的消息传到了杨广先生的耳朵里的时候,你看他是多么地不以为然,“我靠,你们这些刁民再怎么折腾还能反了天了?难道是活腻了,皮紧了,想找人给咔嚓了是不?”
话虽然这样说,功夫还是得做的,要不然这交椅可是坐得太不自在了。
他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赶紧调集了各路大军进行围剿,接下来依旧像以往那样当个快活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专等着前方一个个胜利的消息接踵而来,然后再弄个举国欢庆—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什么的。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巴心巴肺盼来的却是前方传来的一个个挠心的坏消息,前去围剿的部队是损兵折将、败的是一塌糊涂,一切都白忙活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养的什么兵呀!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到隋朝大业十二年后,中原大地居然如火如荼地般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以翟让、李密为带头大哥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起义军是抱团发展,隋帝国则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大厦将倾。
情势所逼之下,杨广先生是叫苦不迭,此时他又想起了灭陈时不战而屈人之兵,剿抚并重,攻心为上的老套路,传话过去“各路好汉们,请你们下手时最好轻点,朕怕疼;另外你们打累了也不妨坐下来歇歇,朕巳替各位备好了茶水、点心还有白花花的银子、亮灿灿的乌纱帽,何苦那样打打杀杀多辛苦!”当然他的招抚无人理睬,换来的是更猛烈的攻势,真是做人难,难做人啊!
【救命稻草】
情急之下他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与他还是打着骨头连着筋的表兄弟,这或许是他眼下能捞得着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说到这里,大家也猜得到这是哪位神圣了。
杨广先生顾不得耍大牌,派出信使火燎屁股地向隐居在西北一隅、摩下人才辈出、兵强马壮,这场大戏真正的主角-李渊先生求救,﹝他巳忘了先前因突厥入侵李抗击不力将其免职过一回的破事了﹞
“亲,快拉兄弟一把吧,否则朕乃至整个帝国都要死翘翘了!”
话说这李渊先生可是位有假包换的皇亲国戚,还是位官三代呢﹝决不似今天某些山寨的﹞。说的简单一点吧,第一层关系: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官至太尉,死后追封唐国公。他与杨广的爷爷杨忠是打小光着腚玩泥巴的邻居兼发小;父亲李昞,袭唐国公,北周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第二层关系:李渊本人与杨广是表兄弟,李渊的母亲为隋文帝独孤皇后﹝杨广母亲﹞的姐姐,其蒙姨母“特见亲爱”,且“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旧唐书》)。第三层关系:李渊是杨广的舅丈,李渊亲妹妹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外甥女是杨广的妃子王氏等等,瞧这关系挺出彩的,是吧?
由于俩人这层打着骨头还连着筋的关系,李氏家族从北周时享受的资深皇恩,到了杨广上任后更是百尺竿头、再上一层楼,李渊本人由于“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意思就是个新好男人﹞,从刺史、郡太守起步,直至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军事重镇与畗庶之地—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兼太原留守,简直成了山西的地保,更可谓是根正苗红、位高权重,不服不行啊!。
按照这种关系,如今施主有难了,要是沒拉上一把可太不够意思了,您说是吧?
可李渊先生不这样想,他心里打着自个的小九九,“我靠,你杨某人死翘翘,关我鸟事,与老子一毛钱的关系都沒有,让我出手救你,只怕我脑子进水了吧?你忘了先前因突蛮子入侵差点废了我的事了吧?甭跟我提翻篇,我心里就过不去这个坎!实话告诉你,你那位子谁坐不是坐,有句话叫做“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少了你这小子,帝国的太阳明天会照样升起!
想当初你这个三才无一才的小人,与权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