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为了减轻人民负担。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但一些贪官污吏却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是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
还下诏书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
当时和封建时代一样,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和这些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封建社会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太多,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重,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省里(相当于现在中央政府的部),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
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除。这在当时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李存勖在位期间的搜刮百姓比较起来,李嗣源的这些措施确实值得称道。
【关注民生】
李嗣源对于民间的疾苦很敏感。
有一年的春天,李嗣源在宫中眺望雨后初晴的旷野,远处的山坡上原以为是羊的东西再一看竟是劳动的百姓。李嗣源内心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就亲自赶到那里,去看望百姓。见到有父子三人一同挽犁来耕地,李嗣源当即命人赐他们耕牛三头。
后来,李嗣源经过调查发现,政府实行的铁器由国家垄断专卖的制度给百姓带来了很多弊端,就下诏予以废除。诏书中说,各地由政府部门监制的农具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实用,刚刚使用不长时间,就破损难以使用了。近期百姓虽然庄稼丰收,但物价很贱,百姓由于无钱买农具,以致于私自铸造,触犯了法律。从今以后,包括农具和其他日用器物,准许百姓自己自由铸造使用,而百姓只需每亩交纳农器钱一文五分即可。各地官府所属的铸铁机构除了每年供应军需及其他器物所用的外,只出生铁,并按照现价每斤减十文出卖给百姓,就是熟铁百姓也可以自选。原来一些官府的经营机构和官吏全部撤消。
这样做,不仅是给百姓省了一些花费,更重用的是百姓自己铸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这对于农业生产所起的作用更大。以后,由于这项措施效果很好,后朝都继续推行,没有废除。
同时,李嗣源又命人为百姓挑选好的农具样式,让百姓照样铸造,进一步为百姓谋福利。有了最上层的体恤和支持,农业发展很快,几乎每年都能丰收,再加上没有战乱侵扰,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的水平。
除了在政策方面为百姓谋福利外,李嗣源的以民为本还体现在他的宽仁爱民上。有一次,下诏为八十以上和年长及有残疾的人免除一年的差役。有一个老道士,远道而来,李嗣源以为有什么别的事,这人却说他已经有一百零一岁,请求给个官做,去为李嗣源修造宫殿。李嗣源觉得可笑,但也没有治罪,赏赐了点东西,又赐他名号,然后放他走了。
对于一些当时人们认为是天谴的自然现象,李嗣源也很认真,检讨自己有什么过失,一次,天气干旱,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李嗣源便召集大臣们来,让他们直言自己治国有没有过错。在听说有的地方粮食便宜时,就很高兴,知道那里从百姓生活富足了。
李嗣源还经常到地方巡视,也去水利工程现场查看情况。还亲手赐酒给干活的百姓。几天后,负责工程的人报告说,百姓的劳役期限十五天已到,而工程还没有完成,请求再加五天役期。李嗣源说不能失信于百姓,下令让百姓回乡。
在爱民方面,李嗣源做得很好,对于一些饱学之士劝导他爱民的忠言更是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冯道和他谈到民事时对他说:“庄宗在末年时不知道体恤百姓和军士,迷惑于声色歌舞之中,使人怨而国乱。陛下现在威望很高,天下五谷丰登,这也是陛下您实行仁政的结果。愿陛下居安思危。”李嗣源非常赞同,又问冯道民间有何疾苦,冯道便给他念了一首聂夷中的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李嗣源听了,异常感动,让左右侍从记录下来,自己经常那出来诵读,以此来提醒自己常想着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