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策划向契丹借兵时,刘知远反对,所以他不沾卖国贼遗臭万年的臭名。石敬瑭借契丹之力登上帝位后,他也跟着沾光,职位是连升三级,因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位高权重。
石敬瑭死去,其养子石重贵即位后,刘知远又得到了升职,担任检校太师、中书令(享受副国级待遇)。
契丹主耶律德光第一次南侵时,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阳武谷大破契丹军。由于契丹是兵民合一,平时是百姓,战时是军人,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战斗力不是特别强。
但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占山为王、侍机步石敬瑭后尘,成就一番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一方面是不服调遣,作战中出工不出力,另一方面有时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瞧自己。
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水土又不服,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滴水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不忍心背叛晋国),马上就与朝廷反目,会显得不“仁”不“义”,道德上站不住脚,所以还需要等待机遇。
“我会一直等待机会的,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别人能的,我一定也能!”他心里对自已说。
当契丹进入开封时,刘知远指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探査契丹虚实;
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一、用兵有缓有急,现在契丹正得势,烈焰如日中天、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成为众禾之的;
二、况且听说契丹主如井底之蛀胸无大志,入主中原,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
三、各藩镇现在屈服于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均无图霸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有谋取中原的大志向。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契丹退去,就可出兵取得天下。费了一番口舌终于说服了手下(比石敬瑭有头脑啊)。
这种算盘可算打得十分精明,虽缺乏积极进取的钉子精神,但总还算得是考虑周全。鉴于上述原因,公元947年他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后,依然向契丹奉表称臣,同时广招士卒、扩军备战,养精蓄锐,加紧中原称帝的准备。
当时中原各地的军民已经开始反抗契丹,起义是峰起云涌、此起彼伏,刘知远的称帝和路人皆知的反契之心,对中原反契丹的行动起了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新人新作,请朋友们支持,请点击、请打赏、请收藏、请订阅、请指教,多谢了!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