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的儿子梁王柴宗训在一片山呼海啸的朝拜声中继位,为周恭帝。
由于小柴同志纯粹就是个玩泥巴的小屁孩,什么鸟事都不懂,而那位所谓垂帘听政的符太后又全然沒有吕后、西太后那般的心机与毒辣,纯粹就是个“我貌美如花,你挣钱养家”的小家碧玉,只好把朝政全拜托给宰相范质、王溥,这可就要了命了。
因为这俩位先生纯粹也就是俩枚书呆子,你叫他耍耍嘴皮子、耍耍笔杆子还凑合,若是叫他把握朝政的大局那是万万不行的。
【野心】
中囯有句老话:“苍绳不叮无缝的蛋”,一见有空可钻,某人的狼子野心就恶性膨胀了起来。
谁?
就是世宗柴荣在世时,效忠周室是明显到位,工作上又是一向勤勤恳恳,打仗时也总是作为锋线以哀兵之势出镜、抢眼,常以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面目示人,以致世宗才放心、大胆地把殿前都点检(周禁军统帅),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这么一个十分的重要岗位交给他的赵匡胤。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后周的禁军。后周的禁军是其军队的精锐。它共分为两大系统:殿前司,侍卫司。
其中,殿前司有两大主力:铁骑军(马军),控鹤军(步军);以及内殿直,散指挥等兵马。
侍卫司有两大主力:龙捷军(马军),虎捷军(步军);以及其它兵马。
需要注意的是殿前司人少一些,但更受后周皇帝柴荣信任。
侍卫司,殿前司合计12万-14万,以上就是后周的禁军组成部分。
世宗本意是指望他用兵权保佑自已的儿子顺利接班、执政。哪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赵匡胤其实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早已把自已看作是皇位的备胎了。
这样就好以是两个手无寸铁又无縛鸡之力的小侏儒看守着一块倍儿香的大蛋糕,旁边就站着一位虎视杀气腾腾、手握尖刀的彪形大汉,你想那大汉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大蛋糕一点都不动心?指望那些个弱势群体能看好那大蛋糕都是不现实的(就好比现在沒有制度和人的监督与约束,指望贪官能自律,同样也是不现实的)。
于是史上一幕狗血的肥皂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如期上演了,不管这事赵匡胤有没有事先参与,可以肯定地说,起码事前他应该是知情、并乐观其成的,否则其手下应该不会那么大胆。甚至有人说是他积极参与策划的。
当时小柴即位的时候,都城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大家都盛传着当时手握军权的赵匡胤会篡权夺位,事实上,在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
果然,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镇、定二州将领送来的紧急战报,有板有眼地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把“双抢(抢劫、抢夺)”落到实处。据说气焰还十分的嚣张,摆出一副不扫货扫到手软,不把天翻了个儿,誓不罢休的架势……
大臣们慌作一团、束手无策,只好去报告太后,太后接到报告后,同样也是慌作一团,简直都快要哭了。你说平生都沒见过大世面的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叫她处理这种火烧眉毛的军国大事,这不是要人命的节奏吗?
好在这时范质出面解围了,不愧是有点儿墨水的人呀!
他建议说:“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刘钧勾结契丹,前来进犯,气势汹汹,我看只有禁军统帅检点赵匡胤这样的牛人才可以使尓等铩羽而归!”
太后表示同意,接着派人通知赵匡胤入朝听旨,当即任命他为元帅,带领部队去抵抗契丹侵略。
赵匡胤心里暗自高兴,但还不忘唱唱高调、讨价还价一下,他上前一步奏道:“主上刚刚新立,在朝文武官员应该合力同心,共守京城。臣当另调澶州等处将帅,一同征讨,才是万全之策。”
太后大喜,即下敕旨,前去调拨张光远等部,一起归赵匡胤统帅、共同出征。一时之间,赵某人手下是阵容齐整、猛将如云,张光远、罗彦威、杨延翰、李汉升、赵廷玉、周霸、史魁、高怀德等一个个都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悍将都齐聚在其麾下听命。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一声炮响,摇旗呐喊,擂鼓鸣金之后,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了。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阴谋】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赵匡胤的铁杆粉丝高怀德对众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