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上有王元膺的贴心亲信,听到太子大骂,就不停地拿眼睛瞟唐道袭。唐道袭心里发虚,总看我干什么?感觉心里很受伤,便找了个借口赶紧溜了。几天后,王元膺上报出游回来的王建说,潘峭和毛文锡离间兄弟,王建当即下令免了两个人的职,赶出成都城。
唐道袭觉得这是一次扳倒太子的机会,脑子里倒腾了几下,来了个脑筯急转弯。王元膺刚出来,他就匆匆入宫,诬告太子密谋造反,昨天召集众将诸王喝酒就是商量这事,先控制军队,然后举事,说得有板有眼,不由得王建不信。
这话还了得!唐道袭背地里给王元膺放了一颗空爆弹,就是要置他于死地。但王建虽然唏嘘感慨,但也没全信唐道袭的告密,不信太子会那么浑球,因为自己早晚两腿一伸,这皇位还不是太子的,用得着现在猴急猴急地搞武装暴乱吗?
唐道袭见王建不怎么相信,就提出把城外兵调来皇宫保卫,作为抵御万一有人进攻的屏障,以防不测,王建答应了,这无形中给了唐道袭调动军队的权力。
唐道袭整个人顿时仿佛变成了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让人心悸、时不我待的信息,他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
等王元膺得到消息,似乎已经听到对方高分贝的霍霍磨刀声,他这人性子挺急的,可能是O形血,以为唐道袭要把刀架到自个脖子上了,陡然调兵向唐道袭进攻。
太子的兵将勇猛无比,特别是部将徐瑶武艺超群,他的部队作战时都是一身黑衣黑脸,号称鬼兵,个个亡命,徐瑶就是鬼首。唐道袭被打得落荒而逃,屁股上还中了一箭,带箭跑到西城门跑不动了,被一刀结果了性命。
消息传到宫中,有人对王建说,这是太子和唐道袭为争权而发生的一般性武装冲突,并没有其他的目的,应先稳定局面。这相当于排除了王元膺叛乱的性质。
王建发兵去稳定局面。大军一到,大开杀戒。王元膺一口气逃到龙跃池边,藏到船上。到晚上实在饿得心慌,出来向打渔人要吃的,被告了密,王建派王宗翰去安抚。
王宗翰平时就看不惯太子目中无人的作派,率卫队赶到龙跃池,不问青红皂白,一阵乱刀杀了王元膺,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史书上说:"蜀主疑宗翰杀之,大恸不已。"王元膺死时才22岁,留下了令人折腕的短暂生命轨迹。
太子死了,起码也该给他举行一个追悼会,给个名号,这样才对得起太子之名。但王建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他贬为平民,反倒是封了同样在这场争斗中丧生的唐道袭为太师,谥忠壮。
这一点也可以说明,王建对王元膺并不怎么待见,死了都要把他废黜太子地位、贬为平头百姓,还美其名曰:"朕何敢以私害公。"
假如王元膺平时低调一些,跟大臣搞好关系,不跟唐道袭争斗,也不会如此轻易丧命。如果他坐上皇位,王衍也可以安心搞创作,做个文学家,前蜀的历史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可惜历史不是假设出来的,还是应了那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好了,我们的研讨会开到这里就该告一段落了,找个时间,我们再安排大家讨论一下,让大伙儿拋砖引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下。
我想大家最初参加研讨会是茫然的,那么经过一番案例剖析、研究之后,我想大家虽然还谈不上是博学,但起码是长了一点见识:为人不要张扬,要刻意保持低调,尽量多种花、少栽刺,多提升自已的品质。一个人的辉煌,不是靠苟刻别人,而是靠发挥自已,发挥自已能使他赢得世界,而苟刻别人则会使他失去世界。
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那就是整个囯家,甚至整个民族的希望。那么当天上像流星一样,砸下个馅饼在脑袋瓜门的时候,不但不会被砸死,还可能吃得到,这样,今天我们举办这场研讨会的第一阶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