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援军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请看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闽国沧桑(三十五)
【由内哄换来的和平】
当闽国从福州出发援救建州守军的援军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到建州效区时,一看城下就不觉傻了眼。
只见城下吴军是阵容齐整,旌旗招展、战鼓齐鸣、杀声震天,无数的利箭响着箭鸣蝗虫一般密密麻麻地射向城头。
无数的吴军士兵和作为“带路党”的建州地保们釆用了三位一体的精准、车轮战术打击,有的正起劲地用攻城车试图撞开城门;有的则架起数不清高耸入云的云梯,在滚滚硝烟中,冒着城头上呼啸而下的、弓箭巨石、圆木、火把、奋力向上攀登。
很快就和城头上黑炭一般,为数不多的高级生物们厮杀在一起。
看那情形,吴军明显是占据了上风,守军是支撑不了多久,城破也就是个分分钟的问题了。
大多由新兵蛋子组成的援军心里早凉了半截。
从福州出发巳经几天了,一路上是风餐露宿,又饥又渴,巳然是筋疲力尽,要是再和这帮砍人砍得顺手的练家子再来那么一下,是决然沒有胜算的。
但就在闽援军腿肚子打颤,脊背上冒着凉汗的时候,令人大跌眼镜看不懂的奇葩一幕出现了。
只见吴军是突兀潮水般地蜂拥而退,甚至顾不及城头上正在拼死厮杀的弟兄们。
“我靠!这就奇了怪了,难道吴军眼看到嘴的肥肉不吃,辛辛苦苦从树上摇下的果实不捡,脑子可是大大地进水了呀!”
不管吴军脑子是不是大大地进水,反正闽援军紧绷的神经是大大地松弛了下来,和吴军那些老兵油子刀对刀、枪对枪、针尖对麦芒、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的死磕肯定是不用的啦!
但落水狗不打又肯定是不行的啦!
只见闽援军一见形势看好,就汇合了城内冲出的守军,追着吴军的屁股后头是一阵狠扁,刀枪、弓箭、棍棒、石头一起上,转败为胜,大有一种“犯我強闽者,虽近必殊”的精神,好好享受了一把精神大餐,印证了秋天确确实实就是个收获季!
而吴军是慌不择路、狼狈鼠窜、死伤惨重、这回脸可是丢大了。
这里我想大家就不免有了个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疑问,吴军为什么要在形势一片看好,建州城眼看就要拿下的节骨眼上,来个胜利大逃亡,这究竞玩的是哪一出呢?
要明了这一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恶补一下吴国现在的情况。
吴国这时的皇帝虽然是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的儿子杨溥(挂名的),但真正管事,掌握实权的却是曾操纵了吴国政权达20年之久的大将徐温的养子,大丞相,齐王徐知诰(俗称一把手)。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事一开始,徐知诰就在关注着,但他关注的侧重点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别人可能希望战争能够取胜,而他希望的恰恰相反。
本来这场战争就是杨行密的女婿,信州刺史蒋延徽未经请示、先斩后奏、擅自发动的,要是他打胜了,肯定会牛逼冲天、尾大不掉,功劳全是他的了,我徐知诰算什么呀?
万一其再来个和朝廷内部,时刻想重新夺回吴国军政大权杨行密的另一个儿子临川王杨濛(看来杨家子孙也不尽是草包)联手,筑个复辟梦,来个反攻倒算也不无可能,如果那样,那悬在自已头顶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随时可能落下喽!
反之,这场战争如果蒋延徽打败了,他刚好有话说,可以趁机拿他开刷!打击一下杨家势力。
“我说臭小子咧!本来战争这活儿接单、派单都应该是我嘞!你却未经请示、擅自行动,目无尊长,太沒组织纪律性了!这不,碰了个灰头土脸哭着回来是不?等着吧挨处分你咦!”
所以在蒋延徽率领的吴军即将拿下建州的当口,徐知诰来一纸撤退的命令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下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吧!脑子进水的不是蒋延徽所率领的吴军,而是吴国的总掌舵大丞相,齐王徐知诰。
去闽国建州当了一会儿钟点工的蒋延徽回到南京,向徐老板汇报完工作,然后弱弱地问一句:“我该回去上班了,那里还有许多的工作等着我去处理呢!”
哪知徐老板笑着说:“你就调换个岗位吧,那里的岗位我巳经另外安排人手了!”
这样,蒋延徽就从一个掌握军权、富得冒油的工作岗位就调配到另一个据说是鸟都不拉屎的岗位上去了……
建州城下,闽军激情进发、淬火成钢,猛敲了吴军一顿闭门棍之后,吴军将士死伤、失联者是不计其数。
正在忙着如何重拳出击,把挂名的皇帝杨溥给揪下台批斗的徐知诰无暇他顾,顺势对闽国摇起了橄榄技。
“我说延钧兄弟呀!是不是到了咱开个圆桌会议,好好切搓切搓如何推进咱这一旮旯和平事业进程的时候了呀?”
刚畅快地喊了声:“厉害了我的国!”的王延钧乍一听,本不想歇手,现在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