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2年,项籍终于出生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项籍的出生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而言,意义却很重大。
此时秦政27岁了,作为秦国的一把手,他已经着手攻灭六国了。他看着案几上铺开的地图,心中憧憬着未来,眼神一定是刚毅而果断的。
至于24岁的刘邦,在丰邑城中过着富贵的官三代生活,他的儿子刘肥刚一岁。娇妻、幼子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或许他正计划着前往大梁城,以追随偶像信陵君的足迹。
当项籍还躺在母亲的怀中无意识的吃奶时,秦政和刘邦的身体早已经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儿女。项籍后来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项籍太年轻了!
对于三人的出生,可以这样比喻,秦政含着金钥匙出生,刘邦含着铜钥匙出生,而项籍则含着银钥匙出生。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人物,我们很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项籍的家世背景。
一姓芈还是姓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汉书·陈胜项籍传》记载:“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司马迁和班固二人的记载基本上一致,只是没有交代项氏家族的姓,到底是楚国芈姓王族,还是姬姓项子国后裔?到了宋代,部分学者认为项氏家族属于楚国王室,因为有功而被封于项县,所以改为项氏。
事实上,要驳斥这种论断很简单。两位史学家都提到项籍是下相人,下相县位于四川郡的东部,与东海郡交界;而项县则位于淮阳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的交界处;如果项氏家族因为有功而被封于项地,那么项籍的籍贯就应该位于项县。这就犹如刘邦的祖父成丰公,刘氏家族就在丰邑定居一样。
因此,史学家所谓的“封于项,故姓项氏”,指的是项籍的祖先在周代前期被封于项地一事。因此,项籍属于姬姓。
插一句,秦灭六国后,重新规划行政区域,刘邦也成了四川郡人。也就是说,刘、项二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老乡。
另外,司马迁说得“项氏世世为楚将”中的“世世”带有夸大的成分。项氏家族最早的名人也就是项籍的祖父项燕,再往前,就没有史料记载了。
二与两位长辈的亲疏考证
项籍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楚军中的将领。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他们过得都是刀口上添血的日子。因此,当项籍出生时,项籍的长辈给他起名“籍”,大概希望他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文臣,而非靠刀口上添血而求取富贵的武将。至于项籍的“字羽”,大概是楚国人自由浪漫的精神的体现。他的祖父名燕,他的字是羽,两者应该有联系吧。
项籍成年后,称项氏家族的两位长辈项梁、项缠为“季父”,根据《项羽本纪》中“梁父即楚将项燕”的记载,可以推定项梁是项籍的亲叔叔;至于项缠,也就是君所熟知的“项伯”,“伯”代表着排行老大,却被项籍称为“季父”,因此项伯是项籍的堂叔。据此,我们可以确定,项籍的父亲是项氏家族的嫡长子,年龄在堂兄弟中排行靠前。
理清了项籍和项缠的亲疏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项缠后来帮助刘邦的行为。
三少年时期的教育
项籍年龄再大一些时,季父项梁便让项籍读书认字。他只学了一半,便放弃了,觉得没劲。于是,项梁又教他学习剑法,他学了一段时间,又放弃了。项梁感到十分恼怒,看来这是个问题少年啊。项籍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道,“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对抗万人的本事。”
项梁认为侄子项籍的想法很特别,于是试着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然而,当项籍刚刚懂得一点兵法的大意时,又不肯学习了。典型的急躁型性格啊!
一个人的基础知识有多宽广,就会导致他的眼界有多高,也决定了他的未来能走多远。如果知识面过窄的话,眼光就会变得狭隘、短浅,成为一方枭雄是没多大问题的。但是,如果想成为一统天下的英雄人物,半桶水的知识就远远不够了。
年轻造成的经验阅历不足,再加上不愿意读书,单凭着感觉做事,这便是项籍后来走向覆灭的原因。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与煮人狂魔
项籍在九岁的时候,就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变。他的祖父、父亲在与秦军的作战中战死,随后他与季父项梁为躲避秦军而四处逃亡。一个九岁儿童的生活,从“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突然剧变为“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其中的落差之大,是一个儿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稚嫩的心灵便产生了无法愈合的心理顽疾。严重的心理疾病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每当他情绪失控时,总是通过残忍的杀戮以宣泄内心的不快,比如屠城、烹杀战俘等等,有时候还会选择纵火。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经历的不幸事件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项籍经历的仅仅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