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山间狭长的谷道,路面逐渐开阔,仍在树林之中,但往来的路径已被前人踩出。√杨峻并不认识路,但也没什么要紧,昨日打听的清楚,顺着小路一直走约十里远近,便是官道,王家的商队便驻于路边。依昨天钱小贩的说法,商队驻地的规模不小,毕竟有七八百人,还带着各色货物,往来牲畜,人嘶马叫之下,就算只是临时驻地,也远大于李家庄的气慨,一上官道便可见到。
路途虽远,但杨峻这半年不懈的努力之下,也已远不是半年前初到大宋时那般体弱。这半年来找准方向,一天便可在李家庄和自己穿越点之间跑数个来回,一则不再迷路,方向明确,二则也是体格强壮的缘故。连当初被野兽追杀时所遗落的“名贵”旅游鞋,也在一次穿行中找到,可惜上面已被青苔腐蚀,还长了蘑菇,杨峻找到时里面还盘着一条手指粗细的小蛇,想是现代工艺产品总是隔温效果好,被小蛇当了安乐窝了,显是不能再穿,只将小蛇打死,聊表自身的郁闷。后来拿着尚存的那双鞋放过去,用竹矛翻了个小坑将一双鞋“尘归尘、土归土”,立上一根木头,用简体字写着“杨峻埋鞋处”想着万一后人能发现这双鞋,也算开一个大玩笑——却不曾想这鞋勿需多久便真会成了一捧黄土了。
背上的包袱极轻,原也没放什么东西。虽然这条路是村庄与外界的交通点,自是安全的很,但保存体力以防万一,杨峻也只是撇开腿赶路,并未进一步越野跑,一路呼吸,引着体内气息全身游走,并不如何费力。约莫一个小时,清风便带来了人声、马声、车声,热闹得紧。再待爬上一座小土丘,远远地便望见商队驻地了。
像这种稍大型的商队,在这边境之地,多是不会进城,而只在城市周边驻扎。主要原因在于辰州这种远恶小城中基础设施已差,无法同时供给如此多人的住宿,二也是外地流民容易造成治安上的困难……周边的乡民、农户也会如同赶集一般聚拢过来,买些便宜的日用品,相当于一个流动市场一般。杨峻虽在现代看过真正人挤人、人山人海的大场面,但在古代看到这流动市集,心中却也自有一种惊叹。
也许大家觉得七八百人并不算多,但这只是商队的规模,想想现代一个比较大型的农贸市场有多少人?一到两人一个摊位,又无什么规范用地的说法,加上周边换货的乡民纷杂其中,真可谓“人一过千,漫山遍野”。小丘之上,杨峻只见前面空地上到处都是人,以“车水马龙”来形容毫不为过,葛衣、布袍夹杂其中,长衫、纶巾亦不少见……以往在电视上看的市集毕竟只是花钱布景,群众演员配合,远不如这亲临其境的热闹气氛了。
“先要去找钱小贩”杨峻初觉震撼,但也只是一霎,毕竟不是真正的“土包子”……想清楚自己的方向,便向旁人询问了卖杂货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发觉有的摊面树着一面棕色小旗上写一个“王”字,有的却没有。杨峻猜测应是王家商队自己带过来的人便以此做标记。而有些较大的铺面上便树着一面没写字的黑色小旗,却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杨峻除了肉和粥,已经很久没吃别的食物了,花几文钱买了碗面,稀里哗啦的先吃了。又叼了个“茶叶蛋”,却是手上就剩下两钱银子,又不是后世明清之时,实在也不方便花用。将茶叶蛋反复吸咬,慢慢品味,好容易找到了钱小贩。
钱小贩正与一穿着青色长衫的读书人讨价还价,旁边还有两个穿劲装的人在后跟随,“这位大官人啊,我这砚台乃澄泥所制,质地细腻,而且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收您三百文钱绝对不贵了您的啊!”青色长衫的读书人虽然是少出门之人,但也不信上好的“橙泥砚台”能三百文钱买到,也不回话,只是接在手上看来看去,也不与旁边同来的人商讨,显是不信钱小贩的推销之词,但又爱不释手,只不做声。
杨峻正想上去打个招呼,钱小贩看到杨峻到来眼中流露出些喜意,欲迎上来,但也舍不得面前这个顾客。便向杨峻微微眨了一下眼睛。
杨峻在现代看过许多电影电视,这么给自己使眼色倒不是第一次见。看那书生穿着长衫质地尚好,腰间还系一玉佩,虽拿着砚台,看到钱小贩往上凑还特意退了几步,一副嫌恶的样子,逼格甚高,一副古装电视中土豪公子的打扮,想是家中既不差这点银钱,但也不愿当个冤大头的样子。既觉有趣,便决意帮钱小贩一把——毕竟接下来还要靠人家生活一段时间呢!
可惜囊中羞涩,只有两钱银子和几十个铜币,再加上身上一身短衣,装土豪如能装的像,那只能是当影帝了。但话说回来,杨峻一身腱子肉,精悍逼人——倒是可以本色出演一个农户或者黑社会底层打手。
但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杨峻说干就干,在旁边茶铺借着些热水加些泥土在脸上糊了糊,再运动全身,像是跑了大老远的农户一般,捧着身上家当,约莫两钱银子加四十三枚铜板,从远方急匆匆的跑到钱小贩摊前……“小员外,您看我只有这些钱了,全部给你,换你那块墨石成么?您就便宜点给我吧……”又转过头,装作惊慌地样子对长衫公子道“哎呀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