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中军说,七郎在河西改进农具,水车。提高耕种效率。七郎的才华真要堪比诸葛亮了。”
李隆基再次转变话题。
中军,就是监军。
李瑄在河西干的事情,都瞒不过李隆基的耳朵。
除非像安禄山一样贿赂监军。
但李瑄不怕监军的汇报。
“圣人谬赞!臣之改进经过两年时间,已经得到验证。可以令长安工匠到河西学习,普及全国。”
“另外,臣重金收购一种叫做棉花的农作物。棉花产自大食国,他们禁止棉花种子出国。所以臣耗费众多丝绸。”
“棉花可以制作纩衣,制作被褥,甚至还能织成棉布,供平民百姓使用……如果棉花能开遍全国,百姓将不会再冬天受寒,士兵们在雪域能走得更远……”
李瑄足足用一刻钟时间,为李隆基介绍棉花的好处。
同时提议李隆基,先用五年时间,在陇右、河西培养。
五年以后,培育更多种子后,再入中原。
然后再过五年到十年,跨过淮水、长江南下。
今年的棉花成熟,会让人送一批到长安,让圣人感受松软的棉花。
“出将入相,卿当为之!”
李隆基知道李瑄不会胡言,期待在今年看到棉花制作的被子。
他已经忘记李瑄的年纪,在心中做出一个决定。
即便是军功入相,李瑄也早已达到资格。
李隆基明显能感受到李瑄和开元年间的军功入相者有巨大不同。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不敢当!”
李瑄抑制住心中的激动,为李隆基斟酒。
然后敬李隆基一杯。
有这句话,他笃定李隆基一定会筹划为他拜相之事。
只是不知道是将裴宽罢相,还是如开元年间一样,以尚书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