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被高力士和杨国忠扶着到榻上片刻后,终于能再次开口:“骊山烽火台未有烟火升起,潼关可能已经失去。西有李贼,东有安贼,天亡我也!”
御宇近五十年,到头来会被这种突袭打断。
纵然大唐江淮、山南、岭南、剑南难还有众多郡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一世英名,穷途末路了吗?
先不说李瑄在哪里,潼关被攻破,三百多里,叛军骑兵两天内就有可能到达。
“圣人,大唐还未到绝路,挫折只是一时的,等天下义兵勤王,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正所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李贼和安贼不得人心,他们不会有好下场。”
杨国忠相比李隆基,言语稍显平静。
他求见李隆基之前,就有自己的计划。
“国忠有什么想说的。”
李隆基急问。
“圣人可以离开长安入蜀,在蜀地主持大局。”
杨国忠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已经忘记前两天他才在朝堂上言“天子不能御驾亲征”。
或许逃跑只是为保存实力,和之前的话并不矛盾。
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他觉得在剑南,更容易掌握权势。
“那不是弃长安和百姓而逃吗?自古有抛弃都城的皇帝吗?”
李隆基惊望杨国忠,言语充满质疑。
“圣人非抛弃都城百姓,而是权宜之计。您要不离开,正中李贼和安贼下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要有几百个壮士扼守道路,即便是千军万马也不得过。您在蜀地指挥天下,待收复长安,再班师回朝。”
杨国忠说着说着,两行热泪流出:“现形势迫在眉睫,臣知圣人不惧死亡,但圣人要为苍生考虑。如果您与长安共存亡,谁能拯救天下吗?”
他知道李隆基死鸭子嘴死硬,故意给李隆基一个台阶下。
李隆基一听生啊,死啊的,心惊胆战。
他敢御驾亲征,但不敢面对死亡。
如果是平民百姓,老病的时候,或许能坦然面对死亡。
但越有权势的人,越害怕死亡,不存在活够了,享乐够了。
权力的滋味,深入骨髓。
李隆基就是不愿放下权力,不想死的人。
“为苍生,我只能暂避蜀地。”
李隆基叹口气。
“圣人只能带少部分人离开,否则整个长安会乱,圣人就会有危险。”
杨国忠又向李隆基提醒道,将一些准备事宜告诉李隆基。
李隆基点了点头。
岌岌可危,他没有时间准备。
做出这个决定十分困难!
当天,李隆基下令封锁潼关失守的消息,并令人点燃骊山烽火,给长安王公大臣一种错觉。
翌日一早,李隆基到勤政务本楼召见群臣。
他再次表达自己要御驾亲征。
杨国忠没有阻拦,君臣唱双簧。
李隆基怕文武大臣不信,他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
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让宦官冯神威掌管宫殿的钥匙。
种种布置,使朝野以为圣人开赴潼关,与叛军决一死战。
百姓们盼望圣人御驾亲征,大杀四方。
随后,李隆基骗文武百官说仪王李璲要到剑南任剑南节度使,令剑南道开始各种物资的筹备工作。
做完这一切,李隆基没有再回兴庆宫,而是悄悄从夹城移居至大明宫。
他的亲信宦官,暗地里通知一些王公大臣、太子、皇子皇孙到大明宫居住。
不能打草惊蛇。
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等赫然在其中,她们连夜收拾金银细软。
要不是豪宅长在地上,她们会把豪宅也抗走。
她们的大张旗鼓,使一些有识之士产生忧虑。
至于宫外的妃子公主,李隆基不管不顾。
同时,李隆基让高力士传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让他召集长安的龙武禁军,还在一小部分飞龙禁军,共三千人,又将马厩剩下的上千匹战马全部调出,护送天子行驾入蜀地。
“果然呐!果然!”
大明宫中,李亨得知潼关陷落、李贼逼近后,陡然明白李隆基为何会如此布置。
这是要逃命啊!
“圣人弃百姓于不顾,丢弃都城,尽丧军民之心,殿下的机会已至。”
宦官李静忠在李亨一旁说道。
李静忠现在还未改名为“李辅国”,他虽然长得初具人形,但是李亨最信任的宦官。
李亨不止一次夸赞李静忠能随机应变,有绝世才干。
“我哪有机会,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