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日,太子所承受的冤屈如同沉甸甸的阴云笼罩在靖江帝心头,同样也在环保队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心中激起了一丝微妙的涟漪。他们虽不言语,却暗自对这位少年英豪心生同情。毕竟太子年纪轻轻便已崭露头角,平日更是与林小风形影不离,那般默契仿佛是林小风在幕后执掌乾坤、运筹帷幄。然而,白马庙事件过后,林小风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每日沉迷于丫鬟间的嬉笑逗趣,陶醉于茶香酒韵之间,似乎早已远离尘世纷扰,独享清闲。
而在这场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太子的身影却显得格外忙碌且坚定。他犹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在街头巷尾疾驰穿梭,那双明亮深邃的眼眸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将人间烟火、市井百态一览无余,将民生疾苦刻入心底。就在连天暴雨肆虐之际,城市的脉络在水汽中模糊不清,无数繁杂琐碎的应对之策和调度之举却悄无声息地运转起来,而这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实则大多源自李德贤的默默付出和精心策划。他的身影虽然未被世人瞩目,却如同砥柱中流,在这波涛汹涌的世事变迁中稳稳托起了希望的船舵,与太子奔波劳碌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且深刻的权力与智谋交织的画卷。
靖江帝的脸庞,犹如一幅威严的画卷,此刻却被愠色悄然浸染。他的面容微微沉郁,仿佛承载着帝国的重负,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无需再为他辩白,朕岂能对他的所作所为毫无洞察?国家大小事务如同繁星点点,悉数落入他的手掌之中操持,而你们这些朝臣又在何处得以施展胸中的鸿鹄之志?”林小风闻此言,面色坦然如秋水,言语简洁明了:“微臣那时正在安寝。”这句朴实无华的回答,像一缕清风拂过靖江帝的脸颊,令其神色瞬时凝固,僵硬在那半启的唇边,无言以对。殿内三位德高望重的阁老闻听此言,不禁忍俊不禁,他们惊讶于林小风直抒胸臆的坦诚,却也在笑声中暗含了一丝钦佩。
靖江帝抬手示意满堂文武止语,那只宽厚的手掌挥动间,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磅礴力量,让一切喧嚣归于平静。他的声音深邃且不容置疑:“休得胡乱揣测,朕早已洞悉世事背后的云谲波诡。”此时,李德贤的身影在大殿的一隅显得格外孤立,他瘦削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满腹的委屈和无奈似被禁锢在骨骼之中,苍白的脸庞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内心的压抑与挣扎。“陛下,您尚未得知全部实情!”李德贤的声音虽低沉却蕴含坚韧,每一个字眼都像是石匠手中的铁锤,重重敲击在冰冷坚硬的石板上,发出清脆有力的回响,“臣所述之事,字字皆出自肺腑,恳请陛下亲自垂询民间百姓,真相便能如日中天般昭然若揭。”
林小风目睹此情此景,心头暗涌的道德律令如洪钟大吕,警示他不可夺人之美,否则便是对天下黎庶的一种亏欠与背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前,眉眼间的坚毅犹如石破天惊,话语中裹挟着斩钉截铁的力量:“果真如此吗?”这一句掷地有声的质询,在空气中回荡,直击靖江帝的心扉。
靖江帝闻听此言,那双深邃的眼眸下,眉宇间的困惑犹如浓雾般愈发厚重,凝聚不散。他的脸色微变,仿佛那一瞬之间,整个宫廷都被一层疑云笼罩。“陛下,您素来深知臣之为人,向来秉持直言无讳、进谏不阿的原则。”林小风的话语再次响起,却如同利剑出鞘,刺破了皇座上那层微妙的沉默。
然而,靖江帝在听到这番话之后,眼中悄然掠过一丝失望,如同秋水中的落叶,短暂却又醒目。这失望如同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似乎对林小风所言之事产生了怀疑,觉得其中或许掺杂了粉饰和虚浮的部分。
就在这一刹那,林小风如同戏法大师施展魔法,手腕轻轻一翻,一本以铁丝穿联而成的册子魔术般地出现在手中。册子古朴沧桑,每一页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其间还巧妙夹着一支饱经风霜的炭笔,其上的木质纹理像是刻录着无数未诉说的故事。
他低下头,双手恭敬地将这本册子呈于靖江帝御前,嘴角勾勒出的那一抹微笑,看似淡然,实则深藏不露,充满自信与从容。他在心底暗自思忖:这册子中记载的太子殿下的一举一动,皆是经过详尽核实、字字见血的事实真相,倘若陛下对此有所疑惑,敬请亲自审阅裁决。但同时,他亦心知肚明,这册子里所载之事虽然真实无误,却是他精心筛选出的关于李德贤的诸多美谈佳话,旨在借此良机,让陛下欣然领略到自己子女或亲近之人所取得的卓越功绩。毕竟,世人往往乐于听闻对自己亲近之人的赞美与颂扬,而他,正是要借这份人性的共通之处,揭示出李德贤鲜为人知的光辉一面。
李德贤闻此言,犹如久旱逢甘霖,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