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帝国的反击
公元前209年,张楚大将军周文兵锋所向,剑指咸阳,一路招兵买马,招安收编,以战养战。等他的大军抵达函谷关,已经有兵车上千辆,士兵数十万,军容鼎盛,士气高昂,俨然是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要一口吞掉摇摇欲坠的大秦国。
函谷关,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对秦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秦国与东部国家交通要道,有了函谷关,秦国就有了针对东方诸国的屏障,有了函谷关,秦国战可攻,退可守,只要函谷关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整个战国后期,函谷关只有一次失手,秦国当时败给了齐国名不见经传的大将匡章,被迫订立城下之盟,此事乃秦国奇耻大辱,自那以后龟缩多年难有作为。
一句话:函谷关就是秦国的盾牌!
一旦函谷关被攻破,大秦国就要裸奔。
周文在面试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家的修养,函谷关的意义自然非常清楚。
但是周文很得意,前路的一帆风顺让他开始轻敌,在他看来秦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函谷关虽然险要,但自己兵多将广,只要一鼓作气拿下函谷关,他将名扬天下,名垂青史。
梦想总是要有的的,但是人不能一直活在梦里!大秦国不会坐以待毙。
章邯来了!
前文讲过,二世任命章邯为大将军,全权处理关东的盗贼平乱。章邯临危受命,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自己却无一兵一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二世一摊手:有兵还用找你,自己想办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章邯算不上中华民族历史的英雄,但绝对是当时大秦国的英雄,大敌当前,要当机立断。章邯明白,此刻从北境调兵已经来不及,只能就地取材,稳住眼前的危局。
他请了一道圣旨,请求赦免骊山服役的20万刑徒,准许他们加入军队戴罪立功!
同时请二世废除秦国一条过时的法律,奴婢之子不能从军。
不能不说这是最好的办法,即插即用,章邯立刻就有了20多万的杂牌军。
但是这只军队缺乏训练,装备,甚至起码的军令都要一一讲述,后勤保障刚刚开始建设,需要时间完善,而时间恰恰是章邯最需要的。
如果没有压力,你永远也准备不充分!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时间管理是章邯的强项,章邯尽了最大的努力,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抢在周文动手之前提升这只杂牌军的战力。
但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周文不是来观光的。
公元前209年,章邯与周文的军队在函谷关前大战一场,在周文眼里这是一场扬名立万之战,胜了他将亲手埋葬秦国,而对于章邯,这是一场国运之战,输了秦国就要灭国。
这也是一场杂牌军的大战,一方是仓促武装起来的亡命徒,并没有受过训练,另一方是短期招募起来的散兵游勇,贩夫走卒,双方都是杂牌军。
但是章邯赢了,在这场谁都输不起的硬碰硬的战斗中,周文大败。
历史并没有详细讲述这场战斗的过程,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场非常直观的对决。作为防守的一方,章邯并没有据守城池,和周文进行一个攻守演练。
在章邯眼里,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只有快速击败周文,才能有精力抢在其他杂牌军到达之前获得主动性,所以他非常干脆的把队伍摆在函谷关外,和周文来了一场货真价实的单挑。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狭路相逢,勇者胜!
后世很多人最这场战斗做了分析,为什么周文会输?
其实很简单,两个原因:
第一:哀兵必胜,章邯的亡命徒在得到赦免的许诺后,变成了饥渴的恶狼,这些刑徒对于秦朝刑罚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杂牌军的恐惧,骊山多年的煎熬能生存下来的都是强者,强者求生的欲望让他们战斗力爆表,以一当十。
第二:周文被高估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称不上名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周文就是那个竖子,章邯虽是文官,但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军事学就成为贵族子弟的必修课,早年章邯也跟随王翦等名将征战六国,虽然自己从没有独立带兵的经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占卜师周文,章邯更胜一筹。
学院派战胜了野路子!贵族击败了平民!
如果还要总结第三条原因的话,那就是秦国的余威还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单凭惯性也足以摧毁一群不知深浅的乌合之众。
周文战败以后退出函谷关,到曹阳亭驻扎下来,曹阳亭就先今天河南灵宝东北的一个小地方,希望可以喘一口气,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输,这场战争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他占优,没有理由啊!
他的思索没有取得成果,过了两个月,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