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这个前提,凶手对桐城医院附近地理环境的认知,很可能是来自于跟黎维武的交谈。
他出于巧合或者早有预谋,从黎维武那里了解到了从后山离开的近路。在行凶以后,他通过这个方法快速逃离了现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来不及得到有关桐城更多的信息,却又急于前往慕尼黑,所以匆忙中利用黎维武的电脑搜索了飞机航班。
黎维武究竟知不知道凶手是黑蔷薇的一员,苏暮夜并不清楚,他只能推断出这个人应该是存在于黎维武在桐城医院以外的交际圈里。这个凶手,因为某些契机而来到了桐城,与黎维武见面。黎维武以为这是一次与朋友偶然相遇的意外惊喜,却没想到这次偶然,将自己送上了不归的绝路。
凶手与桐城的关系,应该大致就是如此。
那么,案件本身是发生在夜晚七点多,那凶手本人具体又是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法来到桐城的?城里会不会有目击者,凑巧在无意中见过这个人?
根据苏暮夜对桐城交通状况的了解,经过那里的高铁和长途汽车班次只在白天有。而桐城是个小地方,比锡林要小得多,在那里,举止怪异或者相貌特殊的人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被注意到。
只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就必然会在白天抵达桐城。而因为目标城市的人口很少,凶手为了低调就必须在白天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普通。
或者,他原本就是个相貌普通的人。
当然,一个外貌特征明显的外籍人士,他也可以故意乔装打扮,或者乘坐私家车辆进入桐城。他可以先想办法混入城里,等待到晚上再行动。在人烟稀少的桐城医院附近,采取这些手段应该足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但苏暮夜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特意调动车辆,变化外表,目的是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去行凶,似乎没有必要。
黎维武住在北面的城郊,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不是日日夜夜都待在桐城的。如果凶手很难混入城里,他为了保证行动的便利性和成功率,与其费力乔装打扮,还不如另找机会将黎维武骗到更容易动手的地方。
凶手有足够的信心,他相信即使自己是第一次来桐城,行凶也不会出问题。
他相信,自己不会被人注意到。
而这种信心,很可能就是来源于他足以伪装成路人的外表。
他相信不管桐城的任何人看到他,都不会对他留下深刻印象。
更不会觉得他可疑。
说到外表,首先联想起的是发色,肤色和五官。
苏暮夜想了想,首先删掉了名单中肤色最为特殊的非洲裔儿童。
然后,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其他相貌有明显特征的儿童,比如红发或者绿眸,也可以被排除在外。
经过这轮筛选,嫌疑范围一下子缩减到了二十多个。
名单上只剩下了少数亚裔,发色和瞳色较深的欧美人,以及几个体貌特征不明显的棕色人种。
杀死黎维武的凶手,会在这些人当中吗?
真是这其中的某个人,在离开福利机构流落到社会以后将近十年,因为某种契机来到桐城,为了复仇而残忍地杀死了黎维武?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在苏暮夜如今所在的德国慕尼黑?
到了这个阶段,对于凶手身份的分析,依然是简单直白的。
苏暮夜根据现场遗留的线索,直接推断出了可能性最大的结论。而这套推论的起点,在于凶手使用黎维武的电脑搜索飞机航班的行为。
希望他真的是在搜索,而不是故意设下了某种圈套,故意误导调查方向。
到了这一步,嫌疑犯的轮廓已经无法更清晰的进行描绘了。
而嫌疑的对象,也似乎无法再删减了。
但苏暮夜手边的疑问,还剩下几个。
在命案现场,凶手故意留下了跛脚印记,但珐蕾拉和薇娅。柯丝庭都已经说过,黑蔷薇中没有肢体残疾的孩子。跛脚印记,究竟是凶手在暗示当年孤儿院的某些遭遇,还是意指他成年之后的某些经历,或者另有深意?
黎维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年主任医师,凶手的年纪却和苏暮夜本人差不多。就算凶手利用巧妙的沟通技巧与黎维武成为忘年交,黎维武又怎么可能愿意代替他深夜闯入宋教授的别墅?
他怎么会愿意留下那些恶作剧的血腥涂鸦,并按照凶手的指示,将藏有作案工具的皮包放进宋宅?
他为什么这么听凶手的话?
而留在凶案现场的东西,那个肮脏的娃娃头和自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又是怎么回事?
推断到了这里,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苏暮夜思来想去都不明白,只能先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边。
按照之前整理出的二十多个嫌犯名单,他简略地看了一遍。
因为黑蔷薇培育计划的隐秘性,珐蕾拉手中的资料并没有写清这些孩子在孤儿院生活时期的所有具体细节。名单上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