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看着胡亥,“公子可能觉得皇帝东巡没有什么,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见胡亥一脸崇拜的表情,赵高很是受用,他用手指轻轻敲着案几的一角,“昔日朝堂之上研讨治国策略时,丞相王绾和李斯对究竟是采取分封子弟建国还是设立郡县治理曾经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皇帝定夺,废除分封改为郡县制,虽然如此,郡县制推行的究竟如何,有没有什么利弊,皇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齐、鲁之地是最后降我大秦的,也是离咸阳最远的所在,因此皇帝东巡就是想借机考察一下郡县制推行的如何,以此回应当初群臣认可的‘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的说法。如果连远方,以及边陲等地都治理的很好,那么离咸阳近处的韩、魏等国就更不在话下了。”
见胡亥听得津津有味,赵高接着道:“方才我所讲是从公事的角度,若从私处讲,皇帝东巡还有两件事,一是继续查访当初截杀长公子扶苏的势力,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赵高说到此心中突地一跳,他是知道孟无离曾在半路截杀扶苏这件事的,此刻自己说起来,心中不由得打个转,“莫非皇帝已经开始怀疑我了,只是不便明说,因此才借东巡的借口继续试探我,我需不需要派人通知孟无离呢,至少要他在皇帝东巡的时候不要露面,若是被抓到,那可是灭族之罪呀。”
胡亥正听得入神,忽见赵高沉思不语了,开口问道:“太傅,请您继续往下讲呀。”
赵高一愣,缓过神来,笑了笑,“从这件事来看,皇帝对长公子还是很在意的。”
胡亥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表情,他自然知道赵高口中的在意是什么意思。赵高也怕胡亥尴尬,接着道:“剩下一件事我想与徐福有关。”
胡亥一愣,“徐福是谁,朝中没听人说起过此人。”
“此人不在朝中,而是在琅琊郡。”赵高将卢生见嬴政的场面回忆了一遍,继续道:“皇帝派一个叫卢生的人为其寻访身后事所需的龙穴,那卢生想来定然有所发现,这才回来复命,我听说皇帝还派一个叫英布的人作为监工,负责带领一大批刑徒开始在骊山附近做工,想来也与此事有关。”
“可此事与徐福也无关呀?”胡亥问了一句。
赵高看了胡亥一眼,心中暗想,“你哪里知道其中的内情呢。”
原来赵高擅于察言观色,卢生在路上见嬴政的时候,赵高虽然不是驾前之臣,但其心中已经开始猜想了。他知道卢生肩负的使命,见卢生居然回来向嬴政复命,还曾暗笑此人迂腐,不知自己性命丢失就在眼前了。赵高了解嬴政的为人,的确如尉缭当年所讲的那样,需要你时他可以卑躬屈膝,甚至不惜苦苦哀求,可一旦他不需要你了,也是弃如敝履,毫不犹豫将你抛弃。依照嬴政的性格,赵高猜想卢生这次算是完了,虽然站的远了一些,但他也能感觉到蒙毅曾经给嬴政下过暗示的信号了,奇怪的是,嬴政居然没有理睬蒙毅,而是继续与卢生交谈,最后还赏赐了卢生,并让他跟在自己的车驾旁边,赵高当时就意识到,卢生定是又与嬴政谈了些什么,而且他们谈话的内容还是嬴政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嬴政才放过了卢生。
北巡代郡,赵高怕人多眼杂,因此也不敢轻易与卢生走近,待到他发现嬴政在巡视代郡并见过蒙恬后,居然让卢生先行返回咸阳,他又意识到,嬴政定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而且这个消息还一定与卢生跟嬴政的谈话有关,否则嬴政断不会让卢生先行返回的。回到咸阳,赵高找机会私下与卢生会了面,向卢生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这卢生本是一介方士,得楚南公指点,侥幸逃得性命,除了知晓堪舆及本门之学外,对政治上的事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赵高所问是有很深的意图的。卢生只是知道这赵高乃当今的廷尉,负责大秦帝国的司法工作,又是《大秦律令》的起草者,很得嬴政的赏识与信任,加之嬴政得知徐福在琅琊郡的消息后希望他能予以引见,因此对他很是尊重,不免有些飘飘然,于是就把徐福修仙的事说给了赵高。
赵高是什么人,听完事情的经过,他将前因后果仔细琢磨了一遍,就知道了嬴政的意图。当然,他所思所想皆是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内心的想法也多是往这方面去思量,而不是如扶苏、李斯等人多考虑国家大事,更不会如嬴政那样,将国事和自己的私事都考虑在内。
赵高知道嬴政有访求仙人的意图,立刻意识到卢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所以他总想找机会接近卢生,最好是将卢生拉拢过来,好为自己所用,让卢生替自己打探嬴政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想卢生对政治虽不感冒,但其人却很是欣赏儒家学说,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他这几年走遍大江南北,深刻了解并亲眼看到了百姓的疾苦,对百姓的困境很是同情,因此对儒家学说中以民为重,民大于天的提法很是欣赏,所以也与朝中那些博学的儒生很是亲热,并与他们成为了朋友。
卢生与众多儒生经常在一起谈论儒家学说,偏偏嬴政的长公子扶苏也很是赏识儒学家说,也每每来见这些儒生,由此与卢生相识。卢生对扶苏很有好感,相处之下又见扶苏刚毅武勇,信人而奋士,对其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