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原鲁国的都城,儒家之圣地。但在嬴政心中,东巡第一站之所以选择曲阜,里面其实包含有认祖归宗的感情因素。
颛顼,五帝之一,主北方,秦之先祖,出自少皋部族,曲阜人。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颛顼的后人皋陶生于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其子伯益被舜帝赐姓赢氏。少昊之后,而赢姓盖其族也。可见则秦、赵亦祖少昊氏,乃同宗同源。赢姓氏族是殷商的盟族,武王伐纣灭商,分封天下时考虑到这一点,将赢姓西迁,让其为自己在秦地养马,这才有西秦的的称呼。作为小盘,嬴政是赵人;作为始皇帝,嬴政是秦人。但不管如何,既然有据可考,可以证明秦、赵本是同族,嬴政来到曲阜都可以说是认祖归宗。
嬴政二十八年,曲阜孔庙,儒家庄严、神圣的大门为始皇帝嬴政缓缓地打开了。不是王公贵族寻常进出时的侧门,也不是祭祀大典时才打开的正门,而是所有的门在同一时刻全部打开,来迎接这位史上第一位皇帝。
编钟齐鸣,大旗飞扬,曲阜儒生大袖迎风,峨冠博带,在大殿外分列两旁,按照鲁地儒家礼乐文化恭迎始皇帝。由大门到大殿有一段用青石加方砖铺成的甬道,嬴政当先而行,左侧是丞相兼太尉李斯,右侧是内史兼近卫军统领蒙毅,身后是御史大夫冯去疾和廷尉赵高,再后是薛郡郡守、郡尉,最后是精心挑选的三百甲士。为了尊重儒家,这三百人不着盔甲,但都是一身黑衣,保持秦人崇尚水德,服饰尚黑的传统。
三百甲士分列在甬道两侧,薛郡的郡守以及郡尉则在大殿外就止住了脚步。他们虽然是当地父母官,朝廷封疆大吏,但到了这里,他们的身份依然不能进入大殿。陪同始皇帝嬴政入大殿观礼的是儒家当世传人,孔丘九世孙孔鲋。
进得大殿,但见正中高悬一匾,上书鎏金大字,“仁义天下”,下方是一幅约有一丈高的巨幅画像,画中人就是那位曾官拜鲁国司徒,门下弟子三千,首开私人教育先河,开创一代儒家学说的孔夫子。画像下面有一张供桌,上面摆放着祭祀用的猪牛羊三牲以及四季瓜果,合称“三牲四祭”,这是最隆重的祭祀了。供桌侧后方有神台,供奉着孔夫子的灵牌。在灵牌两侧还有两尊小的灵牌,左面镌刻的是“周礼”右面镌刻的是“贤臣。”大殿两侧靠梁柱处分别摆设编钟和耕作器具,代表夫子推崇的礼乐和农耕。左右各有两道回廊通往后进的院子,回廊上悬挂着七十二幅肖像,寓意夫子门下七十二贤明之人。整座大殿是庄严肃穆,敬仰之情让人油然而生。
嬴政看着灵牌与画像,也不知是说给身后的李斯和蒙毅听,还是说给陪同的孔鲋听,“周公之礼鲁国一脉相承,人称鲁国是礼乐之邦,今日得见果然如此,想来这都是夫子的功绩呀。夫子提倡仁义二字,提倡耕种,注重以礼乐教化民众,开创家族宗法制度,不遗余力教导众生,创儒家学说,有万世之功,实乃我辈之楷模。”
“陛下说得是。”、“多谢陛下赞誉。”李斯、蒙毅、赵高齐声附议的同时,孔鲋一旁也赶忙称谢。
嬴政接过儒家弟子燃好的香烛,躬身向这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施礼,然后上香,随后闪到一旁。其后的李斯、蒙毅、赵高、冯去疾也各自上香,其中李斯还跪倒在地,在灵牌前叩头行大礼。
嬴政道:“李大人因何大礼参拜?”
“回陛下。”李斯站起身,“臣昔日曾在荀卿门下受教,与儒家也算是一脉相承。既然如此,夫子既是我师,因此李斯要向夫子行大礼。”
嬴政点点头,赞许地看了李斯一眼,“原来儒家当世贤臣也为我大秦效力,真是难得。由此可见,夫子的仁义学说与我大秦也是颇有渊源。”
大殿内的众人齐声附和,连连称是。
“既然儒家与我大秦有功,而今海内清平,朕自当对儒家弟子进行封赏,儒家弟子听封。“呼喇”一下,包括孔鲋在内,大殿内外的儒家弟子全部跪倒在地。
李斯从怀中掏出嬴政早已经拟好的旨意,展开后高声宣读:“顾念夫子高德,存周公之礼,定礼乐之事,创儒家之学,兴治世之举,万世之功,今朝感涕,封孔鲋为文通君,掌礼乐之事;征七十位学识渊博之士,授‘博士’之官,举荐二千儒家弟子为‘诸生’以兴讲学之盛,共举太平。”
始皇帝嬴政对儒家的封赏不可谓不重,这一举措当即在儒家弟子中掀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嬴氏先祖乃是曲阜人的事实使得这些儒家弟子更加深了对嬴政的好感。还有一点,鲁国乃是被楚国所灭,而今秦国灭楚,又尊重了鲁国文化,非但儒家弟子感激,就连那些鲁国遗民对嬴政也是感恩戴德。
封赏完儒家弟子,始皇帝嬴政穿过回廊,又来到孔庙大殿后面欣赏一番,随后回到行宫。在行宫内,孔鲋以君臣之礼重新见过嬴政,嬴政随后将自己想要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的想法与孔鲋讲了一遍。孔鲋听完沉吟一会,然后才对嬴政道:“陛下,泰山封禅是祭祀天地的最高规格,不可轻动,何况陛下名盖三皇、功过五帝,更是要慎重。如今海内为郡县,法令鱼由一统,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