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嬴政在泗水打捞豫州之鼎未果的消息传到了居巢。张良听闻后大为兴奋,当即拿出地形图详加推演,并从嬴政此次东巡已经走过的路线中,得出嬴政很有可能渡淮水,进而到南郡的可能性。
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而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辅佐过五位韩国君主,可谓世代簪缨。作为一名贵公子,张良本可以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偏偏这一切全部让嬴政给破坏了,可以说,自己现在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完全是拜嬴政所赐,因此刺杀嬴政,光复韩国就成为张良心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至于刺秦成功,韩国是否就能成功复国,这种可能性张良没有想过。在他的心中,如果第一步都完成不了,奢谈第二步有何意义呢。从这一点来说,张良此时的心情和想法与当初的燕丹差不多,那就是不管今后会如何,假若刺秦成功,至少当下可以改变一下局势。
朱炯的伤虽然很重,但不过是为了担心孟无离发觉,以致长时间忍耐,失血过多造成的。如今经过调养,朱炯的伤势大有好转,再将养几日基本就差不多了。除了这个好消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项羽还在居巢。这可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除掉项羽本身就是万人敌之外,身边还有闵廷章、季布、龙且这等顶尖高手。除此之外,其手下的乌家特战队员刚刚经历过闽越的血战,可谓训练有素,足可以一当百。除去这些可以借用的力量,张良还注意到,楚国项氏对塞外乌家堡项氏一族很是钦佩,觉得昔日西陵城一战项少龙能化身楚国项氏击败秦军,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因此他们很愿意与项羽接近。楚国项氏是大族,虽说族人很少在楚国上层担任要职,但军中中层军官却大多出自项氏,是他们直接贯彻上层作战的意图,实际带领兵将参与到具体的作战当中,因此在楚国军中很有威信,也很有号召力。可以说,楚国项氏决定支持谁,就意味着楚国的军队会最终选择支持谁。
楚国自立国以来,历代君王如楚庄王等也曾奋发有为,并且连年用兵,因此汉上诸国如息国、黄国、随国等当年受周武王分封的小国,接连被楚国蚕食并最终吞并,以致成为南方的大国。其后,楚国志在中原,不管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还是紧随其后的晋文公,楚国都不曾畏惧,以郑国为对象,与中原号称正统的大国反复进行争夺,并爆发过诸如“城濮之战”等有名的战役,还曾击败过另一位春秋霸主宋襄公。其后吴国崛起,楚国又与之展开多年的拉锯战,虽说吴国借助一时之勇,依靠军事天才孙武的运筹帷幄一度败给吴国,但最终凭借深厚的国力和广大国土形成的战略纵深,加上吴国君主最后的骄奢淫逸,最终拖垮了吴国。
吴国虽说覆灭于越国,但如果不是吴楚的连年征战消耗了吴国的国力,越王勾践也绝不会轻易就将自己的世仇吴国灭亡,这从后来越国又亡于楚国就可以证明。其后楚国西进汉中、黔中、滇西等地,东灭越国、鲁国等国,一时间形成了东倚大海,接连吴越,横跨江淮、占据荆襄,背靠黔中、掌控汉中与滇西的庞大帝国,控制了整个南方的广阔疆土,可谓贤臣云集,文武齐备,将士精锐,国力兴盛,大有问鼎中原之意。
张良还发现,由于有项梁的这层关系,自己的好友项伯这些时日也跟项羽亲近有加,这令张良心中有些不快。张良搞不懂,为什么大家都对项少龙奉若神明,进而愿意亲近这少堡主项羽,就好比项伯,自己对他可是有活命之恩呀。
张良将这些话压抑在心底对谁也没有讲,就连朱炯都没有,毕竟这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既然自己现在有求于项羽,那么项羽的势力越大,对自己则是越有利。他兴冲冲地拿着地形图找到了项羽,将自己想要行刺嬴政的想法说了出来。
项羽听完张良的想法很惊讶,他实在没想到这样一个文弱的书生,居然有如此刚烈的想法。荆轲刺秦的事他是知道的,高渐离为好友慷概赴义的壮举,近些日子也开始流传开来,虽说以讹传讹的成分居多,但深知荆轲、高渐离的项羽确是知道,这两位究竟是什么人,又有着怎样的武功。
项羽没好意思直接回绝张良,而是婉转地道:“公子高义项羽很是佩服,公子为光复故国的努力项羽也甚是欣赏,只是公子想过没有,荆轲、高渐离如此武功,距离嬴政又那样接近,他们都刺秦失败了,公子觉得能成功吗?嬴政虽说远离深宫东巡,但身旁有禁卫军三千,那可是秦军中精锐中的精锐,除了昔日绝世名将王翦手下的五万铁骑,如今守御北边名将蒙恬手下的将士,最具战斗力的就是嬴政身边这些禁卫军了。你要知道这些禁卫军的统领是蒙毅,那可是蒙恬的亲弟弟,其人勇猛不必说,就是军事韬略也不在蒙恬之下,何况其手下还有那么多的亲信将官呢。远的不说,就说现在驻守肖关的杨子翁,就出身禁卫军,现在也是领兵大将了。”
张良点点头,“少堡主金石良言,话中深意张良自知,但为了光复故国,良除了心急如焚,更愿意赴汤蹈火,虽万死亦不辞,还望少堡主成全。”
项羽心中对张良的执着有一些钦佩,但他更知道,凭自己这些人如果出手帮助张良,毫无疑问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