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这个人你们应该听说过吧?”问到孟胜的时候,范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项羽点点头,“这个人我听父亲说起过,其在鲁国时杀妻求将,后来为鲁国不容,到了魏国,筑西城防御秦国,战功赫赫,乃是一代名将。再后来魏王死后他在魏国也有志难伸,最后到了楚国。”
“不错,大体如此。要想知道孟胜的事,需要你们首先了解吴起这个人。”范增沉吟了一下,“孟胜成为第三任钜子后,果然不同凡响,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打压赵墨势力。他先是到赵国,向赵墨门徒讲清事情真相,欢迎赵墨弟子改换门庭,加入到正统的墨家来。有好多赵墨弟子听孟胜讲解了墨家思想,又见孟胜拿出了钜子令,而赵墨首领却一无所有,当即辨明是非,改投孟胜。赵墨首领见势头不对,组织赵墨弟子围攻孟胜,准备用武力将其杀死。不想孟胜有备而来,提前将很多同门和墨家门徒埋伏在暗处。双方一场激战,赵墨弟子伤亡殆尽,就连赵墨首领都在那一战中殉道了,赵墨势力几乎被铲平。孟胜本以为实现了斩草除根,不想赵墨首领还留下一名亲传弟子,之所以那天没来,是因为当时其年纪幼小,还不到弱冠之年。也就是这个人,深悟墨家之学,赵墨在他的带领下,日后又恢复了生气,他就是赵墨新领袖——赵平。”
项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只是夫子放心,那赵平和其赵墨弟子已经被我父亲和乌家弟子在邯郸城外尽数歼灭了,从此后再没有扰乱墨家的势力了。”
范增道:“老夫在楚国听说过这件事,很是欣慰。项堡主为我墨家清理了门户,又让钜子令重归墨家,对我墨家实有大恩,请受老夫一拜。”说着,就要大礼参拜。
项羽哪肯受范增的大礼,赶忙将其扶住,“夫子言重了,我父亲受墨家大恩,这些不过是略表寸心罢了,夫子不必如此。”
二人客套了几句,话题重新回到孟胜身上。范增继续道:“孟胜收获虽大,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最为遗憾的,就是同门师兄高石子战死了。对墨家子弟来说,殉道而亡乃是幸事,正如将军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一样,因此孟胜虽然悲伤,可也没想太多。其后孟胜打听到恩师墨子在楚国讲学,恰在这个时候,他的好友,楚国的阳城君也相邀孟胜,于是孟胜就带领自己的门徒到楚国去了。”
季布此时已经听明白了,开口道:“孟胜到楚,想必与吴起有交集了。”
“不错,是这样。只是在这之前,留守的墨家又发生了变故。高石子死后,其门人弟子很是悲伤,其中有一个人叫己齿,是齐国人,他一方面心痛恩师亡故,一方面又考虑到孟胜带走了大批的门徒到楚国去,留守的弟子不多,这样对墨家学说在齐鲁之地的传播会有影响,于是说动在越国做官的公尚过和魏越二人,要他们回来担任齐鲁两地墨家的首领。其时越国已经衰败,二人见事不可为,也就接受邀请回到齐国。他们担心久不在齐,势力单薄,于是又将被墨子除名的同门师弟胜绰找了回来,借助胜绰的影响力,在齐鲁两地宣扬墨家学说,并与盛行于齐鲁两地的儒家对抗。后来,他们又吸收了在齐地的忠于禽滑厘的门徒,于是势力越来越大,终于将墨家分裂了一块出去,这就是齐墨。”
龙且道:“齐墨既出,那留守的孟胜的弟子会善罢甘休吗?”
范增笑了笑,“这个问题问得好。孟胜赴楚,并没有将弟子全部带走,而是留下了部分精英,其中为首的就是田让,也叫田襄子。这田襄子也是齐人,齐墨刚形成的时候还拉拢过他,但他忠于孟胜,坚决不跟从,并且带领剩余的弟子退出齐境,在卫国、宋国一带传道,这里面也有针锋相对的意思,因为死的高石子就曾在卫国做官。”
项羽道:“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范增摆摆手,“毕竟是同门,况且都是传道,因此还没到同室操戈,互相残杀的地步。只是这边没有杀戮,楚国那边,孟胜带领的墨家弟子却全部战死了。”
项羽三人一听大惊,都诧异地看着范增,“这又是为何?”
范增轻轻摇头,“吴起自魏到楚后深得楚悼王信赖,向其问富国强兵之计。吴起就为楚悼王献言,一是打压王室权贵,节省的费用用在军费支出上;二是奖励耕战,激励将士杀敌立功,同时对辛勤劳作者予以奖赏;三是在中下层民众中选拔优秀人才,打破以往由权贵子弟把持朝政的局面。楚悼王按计施行,楚国一时大治。楚悼王还用吴起为将,西败秦国,北拒韩、魏,也就是那个时候,楚国项氏在军伍中崛起,宗族子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楚军中的中坚力量。可惜好景不长,没有几年楚悼王病亡,那些因吴起变革自身利益受到损失的众大臣群起作乱,关闭宫门,要在楚悼王灵柩前就杀掉这位名将。吴起见无路可走,心生一计,当即伏在楚悼王的尸身上。那些人知道吴起武功了得,担心上前斗不过吴起徒送性命,于是乱箭齐发,直接将吴起射死。只是这样一来,有好多箭支也射在了楚悼王的身上。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要诛灭三族。楚国太子继任,这就是楚肃王,他根据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