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嬴政的焚书令让卢生的内心惶恐不安。因为自己献给嬴政的谶书也在被焚之列,所以他做贼心虚,以为嬴政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暗示自己。
淳于越逃走后,卢生越想越不安,很是担心自己的下场,他想来想去,觉得长此以往,自己的谎言终会被拆穿,到时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一定要想个办法方能逃脱此厄。
说来也巧,因为第二次平定百越之战进行的非常顺利,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嬴政在欣喜的同时愈发觉得“亡秦者,胡也”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相比较而言,从目前的态势来讲,还就是匈奴有能够颠覆大秦天下的实力。大秦虽然强盛,但因为历代君王都把目光放在东方,一心想要并有六国,因此北方边疆相对而言变得薄弱一些,这就给了匈奴一些机会。他们逐渐蚕食,缓缓推进,待到秦并六国后才发现,匈奴的势力已经抵达九原一线,整个河套地区已经全部落入匈奴之手,可以说秦军一出上郡就到了匈奴地界,中间已经没有任何战略缓冲之地了。
嬴政意识到形势的严峻,若再由匈奴这样发展,不出几年,匈奴的铁骑或许就会直逼咸阳城下了。想起周王室之所以东迁,根源就在于当年的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而这镐京也就是今天的咸阳呀。
惨痛的前车之鉴让嬴政觉得必须要对匈奴有所动作了,他让内侍传卢生觐见,要详细了解一下神仙还有什么话讲。
卢生听完嬴政的问话当即表示,他此番北上寻仙虽没有亲眼得见仙人,但却打听出北方确实有真人出没,分别是羡门和高誓,而这本谶书也是他们留给自己的。书的内容他也不知道,只是真人曾说陛下天资聪慧,见书自能领会书中真意,像他这种凡夫愚钝之人自然无法揣测真人本意。
嬴政点点头,又问卢生真人还曾经说过什么。这一问正中卢生心意,它最害怕的就是嬴政时常与众大臣议事,或与众博士谈论古今得失,但凡有一个人拆穿他,嬴政都有可能杀了他,而今听嬴政发问,卢生怎能不抓住机会,他躬身施礼,“陛下,这也正是臣想要对陛下讲的。您想想,海上仙人为何只闻其人,未见其身,就是担心一旦与凡人接触会玷污了他们的清静之所。仙人之所以为仙人,就是不为俗事打扰,清修求道方能羽化成仙。臣在北方听说的那两位真人也是如此,清静无为,独自修真,只是记挂大秦天下,才让臣得此天机。陛下请想,您日夜心忧国事,成天与大臣、博士聚集在一起,想他们就算精于国政,博古通今,但到底也是凡人,这对您修仙可是极为不利。”
嬴政觉得卢生的话有些道理,环境确实能影响人,自己虽想修仙,但却无一日做修仙的事,就算心在虔诚,怕也于事无补。他问卢生,“依你之言,朕当如何?”
“陛下既然虔心向道,自当遵循修道之法,就算不能因此耽误国家大事,但也应该尽量减少与臣下的接触,以保持神秘之感。至于那些博士,不过鼓唇摇舌,如淳于越之辈,更是与陛下离心离德,又何必在意他们呢。臣请陛下在后宫修建一座花园,花园中中凿一极深水池,引入渭水并在上面修三座假山,仿那蓬莱、方丈、瀛洲三山,陛下闲暇时可登山一观,做那神仙之举。此外,陛下可秘密修建寝宫三十六间,彼此用地道相连,让外人难以知晓陛下身在何处。不知则生畏,生畏则心惊,陛下因此还可以暗中观察哪些臣子对您是耿耿忠心,哪些是敷衍搪塞。”
嬴政一听很是心动,当即赏赐了卢生,随后命人即刻动工。
为了检验卢生说的话是否正确,嬴政从此后有意减少了与臣下的接触,就算是蒙毅、李斯、赵高等也是如此。至于那些博士和下层官员,嬴政更是轻易不召见他们。
李斯、蒙毅还好一些,但那些博士和下层官员时日一长就开始议论纷纷。焚书令一下,淳于越一跑,这些博士本就心中惴惴不安,而今又被皇帝冷落,他们更加惶恐,私下都议论皇帝这么做,分明是对他们有成见,已经不相信他们了。
嬴政早已经安排人秘密观察这些人的举动,得知议论的事后一方面觉得卢生的话确有道理,一方面又对那些儒生很是不满。他心想,“我给你们这些人很厚的俸禄,很高的地位,国家大事不见你们出谋划策,对我私下却是议论纷纷,这哪里是为臣之道。”最令嬴政生气的,是有些博士四下里议论时,居然还是认可淳于越的主张,既应该采取分封制而不是现在的郡县制。
嬴政强压怒火,因为他还想看看自己的那些重臣又有什么表现,包括他的儿子扶苏。
过了一些时日,后花园的花园和假山修好了,嬴政带着扶苏、李斯、蒙毅、赵高等重臣登上山顶,但见碧波荡漾,草木优雅,清风吹来,衣带飘飘,确有心旷神怡,远离俗世之感。他想起卢生的好处,当即把卢生召来,又赏赐了好多金银。
望着卢生退下的背影,李斯低声道:“陛下,卢生不过一方士,无尺寸之功,陛下赏赐何其过厚,恐伤他人之心。”
嬴政看了李斯一眼,“你哪里知道,朕有今日脱俗之举,全是卢生的功劳。”
一旁的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