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阎乐是咸阳令,同时也是赵高的女婿,整个咸阳城的行政军事、治安防范都是他的管辖范围,因此当赵高开始自己的计划时,咸阳城中早已布满了密探。
李斯感觉到了一点紧张的气氛,他虽然知道赵高针对的不是自己,但心中也为项羽有些担心。与项少龙的关系摆在那,李斯不能不管,更何况项羽刚刚把自己的儿子送来呢。若没有李瞻被掳这件事,项羽也不会到咸阳来,因此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李斯都要维护项羽的安全。
李斯私下联络过公子扶苏,不过得到的信息有限,但有一点很明确,好像整件事都是皇帝的意思。就在李斯还在考虑嬴政这么做是何目的时,咸阳城众儒生想要到骊山温谷看瓜的事传进了李斯的耳朵。
李斯恍然大悟,原来嬴政的目标是这些儒生。此时冬日里骊山温谷长出瓜果的奇异之事已经在众儒生中传开了,甚至惊动了当今在朝,正在享受俸禄的那些博士。没办法,大家学的都是儒家那一套学问,严格算起来彼此都是一个师承,有好多儒生与当今的博士都能沾上一点关系,因此私下请教也是一定会发生的事。这些博士听到或晚辈、或同门、或老乡、或宗亲的疑问也都百思不得其解,当听说朝廷会派马车接愿意去的人到温谷去现场查看时,这些博士也都愿意欣然前往。
嬴政没说什么,既然你自己愿意找死,我又岂能阻拦与你呢。赵高准备的马车将这些儒生拉往骊山温谷,或是六人一辆,或是八人一车,这些儒生此时也顾不得这许多,都希望早一些到地方查看缘由,最好当场就能解答出来,那样自己就会有个一官半职,可以衣锦还乡了。
马车到达谷口就停住了,很简单,山谷道路崎岖,马车已经不能进去了,想要看的人需要自己步行走到山谷里面。
众儒生也没想太多,一个个呼朋唤友,撩起衣襟,三三两两地向山谷中走来。亲自负责这项行动的咸阳令阎乐站在山顶,看着这些儒生在山脚经过。他摇了摇头,撇了撇嘴,心中暗想“这些蠢材,他们一个个都自认为饱读诗书,其实还不是利欲熏心,想要位列朝堂,享受朝廷俸禄。一方面牢骚满腹,满嘴胡言;另一方面打破脑袋想要做官,难为当今皇帝看不上尔等,想要将你们一网打尽。”他看看身旁的甲士,“最后一名儒生走进山谷后,山下会有人晃动红旗为信号,看见红旗就将巨石推下,封锁住谷口。若是让一人走出来,你们就提头来见吧。”众军士应了一声,伸长了脖子看着山下。
众多儒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山谷。有好多人来到谷口时看到了两侧刀削一般的山峰,抬头看云雾弥漫,难觅飞鸟踪影,一条山路曲曲弯弯,堆满乱石。这里的空气确实与外边不同,没有冬日的阵阵寒风,相反却是温暖潮湿,除此之外,整个山谷透着一股阴森恐怖的气氛,仿佛里面有噬人的恶魔在等待着他们。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射、御,儒家门徒对这六门技艺并不是全部学习的,而是根据个人资质,分别学习。只有儒家真正的精英弟子,才会全部掌握这六门技艺,成为与墨家并列的显学弟子。当然,若是达到那种境界,也不会到这种地方来了。来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利欲熏心之辈,其学问也就是涉猎诗书两种,当然,也有极个别人真有一些本领,对后四种学问也有一定涉猎,叔孙通就是其中的一位。
叔孙通是薛郡薛县人,是儒家正宗弟子,其人也深通儒学,并在薛郡有很高的威望。始皇帝嬴政东巡薛郡,到孔庙观礼,拜谒孔子,尊崇儒学之时,叔孙通当时也在儒生之列。只是当时嬴政召众多儒生入咸阳,成为秦廷的博士时,是按照长幼的顺序排列的,因为有许多年长的儒生在列,而嬴政制定的名额却只有七十人,因此叔孙通当时并没有成为博士,而是被始皇帝嬴政列为待诏博士。
所谓的待诏博士其实就是候补博士,倘若有哪些博士因为身体原因死掉了,或者像淳于越那样逃跑了,那么待诏博士就会补缺,成为真正的博士。
叔孙通是个机警敏感之人,而且与淳于越交情很好。后者逃跑的举动给了叔孙通很大的刺激,使他意识到,皇帝给的博士这个头衔不是好当的,如果顺着皇帝的意思或许可以长久,如果违逆了皇帝的意思,说不定会惹来杀身之祸。由此看来,所谓的博士不过是皇帝的一种需要罢了,他是帝国的一种装饰,而不是治理国家的一个机构。
看透了这一点,叔孙通从此小心谨慎,沉默寡言。始皇帝嬴政颁布“焚书令”后,叔孙通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皇帝对读书人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特别是在卢生逃离咸阳后,叔孙通知道,以皇帝的性格,一定会采取某种手段的。
坑杀术士后,叔孙通的心安稳了不少,他知道自己躲过了一场政治风波,在召集天下儒生到咸阳,竞选空缺博士的命令下达后,由于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叔孙通又开始对皇帝抱有了希望。他一度觉得,皇帝已经觉醒,认识到依靠术士是不能治理国家的,到最后,还需要如自己这般的读书人。
按照秦律,像他这种已经明确的待诏博士是不需要参加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