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乃越地之圣地,有多位铸剑名家曾在这里搭建洪炉铸剑,嬴政身上佩戴的秦宫镇宫之宝太阿剑,就是铸剑大师欧冶子在会稽山下铸成的。除了这些,会稽山下还有大禹陵,始皇帝嬴政到了这里又怎能不祭拜一番呢。
祭过了大禹,有一位博士建议,会稽山往东就是茫茫南海,据说其间有南海大神。捕鱼为生的渔民每到出海时节,总要祭祀一番才行,以求海神的保佑。皇帝东巡乃是为了体察民情,何不也趁此机会遥祭南海之神,好让百姓知道皇帝爱民如子。
换做平日,嬴政对这种无稽之谈定会嗤之以鼻。他自认受命于天,自己贵为天子,又怎会祭拜一些不知名的神袛呢。首次出巡时,他就是反感这一点,才会在君山不拜香妃祠。但如今不同了,自从发生江神献玉一事后,嬴政对这些怪异的事总是担惊受怕,认为这是一些什么预兆。而今听博士的建议,他不但不怪,反而褒奖了几句。李斯见皇帝认可此事,也就再次准备香花纸烛等物,又遥祭了一回南海大神。
嬴政随后登上会稽山,饱览秀美山色的同时,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得知会稽一地男女大防不严,盛行淫泆之风时,嬴政很是恼怒,他对身边人讲,当日他在泰山封禅,留下的石刻曾有“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的词句,就是晓谕天下百姓,男女之间要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如此才能天下大治,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而今越地风气依然不正,实在是让朕大失所望。嬴政除了对这种淫泆之风大加鞭挞之外,还传下口谕:“凡制止偷情杀奸夫者,当地官吏可判杀人者无罪。”嬴政希望以此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淫泆的风俗。
最后,嬴政让丞相李斯撰写铭文,让工匠刻石记功。
李斯知道嬴政喜好这个,因此早已经准备好,当即挥毫做书,这就是著名的《会稽刻石》。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四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全文以始皇帝嬴政亲巡天下至会稽,群臣歌颂功德写起,继而追颂因六国诸侯暴虐恣行、数动甲兵,奋而以义威,殄熄暴悖,使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的丰功,以及统一之后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建立法度,扭转陋俗,推行共同伦理,嘉保太平的伟绩,最后以随从臣僚请刻此石来光垂休铭作结。全文虽然充满了溢美之辞,但却也言简意赅,褒扬充分。从写法上看,《会稽刻石》皆为每句四言,三句一韵的韵文,具有明显的承衔《诗经》中雅、颂体式的特点,虽然形式上不免有呆板滞重之感,缺乏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但却是体貌庄重,气度雄壮,也颇显朴质廉劲之风。李斯所做的这些铭文,如首次东巡的《邹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第三次出巡的《碣石刻石》,包括这一次的《会稽刻石》,作为中国现传最早的功德碑铭,为后世历代相沿的此类文章的撰著提供了一个范本,且受到历代书法或金石篆刻大家的重视,其影响所及是相当深远的。
按理说,始皇帝嬴政此次东巡就是为了镇压帝国东南出现的天子气而来,如今目的已经达到,车驾就应该返回咸阳了。但除了李斯、赵高、蒙毅等几个重臣之外,其余人等哪里知道,嬴政此次出巡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到琅琊郡与徐福汇合,出海寻找那长生不死之药。
荧惑守心、东郡陨石,加上江神献玉,这三件事严重地摧毁了嬴政的信心。如果说最初让徐福东出大海寻找仙山,嬴政还有以此为掩护,想要掌握出海航道,为大秦将士在海上开疆拓土做准备的想法,那么这一次,嬴政是彻底想要找到不死仙草了。
随着年岁的增大,嬴政的精力衰减的很厉害,每日批阅一百二十斤重的奏折对现在的嬴政来说,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一个人越是感到身体不适,巨大的精神压力就越会让他相信鬼神之说。随着卢生、侯生的逃亡,那些日日吹嘘的术士已经指望不上了,嬴政唯一的希望就系在了在大海边等待他的徐福身上,他又怎能不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当蒙毅按例向嬴政询问时,嬴政想到没想,“传朕旨意,北巡琅琊郡。”
皇帝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因此车仗在离开会稽山后又回渡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