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留回来的正是时候,刚好赶上陈胜称王。当得知田横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准备在齐地起兵,与自己遥相呼应时,陈胜倍感兴奋。他也知道,一旦田横在齐地起兵,东南一带的秦军就会被牵制住,自己西征路上的阻碍就会减少许多。
陈胜原本定下了八字策略方针,即“主力西征,偏师略地”。他任命吴广为假王,也就是除自己之外另一个王的意思,率领主力部队西击荥阳,争取拿下荥阳,以敖仓的粮食为后盾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至于偏师则兵分几路,与武臣对陈余说的不差,让邓宗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让周市攻取魏国旧地,即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其余诸将,如武臣、吕臣、召平、周文等随自己一道留守,作为各路军马的策应。
应该说这个策略还是可行的,也不像陈余对武臣讲的那样,。一旦哪一路失败就漏洞百出,总体还是有攻有守的。或许是宋留回来得太及时了,又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陈胜在这一瞬间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一旦田横起兵,东方的压力就会荡然无存,那样一来,自己干嘛还让葛婴留守蓟县呢。由此陈胜又下了一道命令,他让宋留领部分人马去攻打南阳,进而进逼武关,从另一个方向迂回关中,算是吴广的侧翼。陈胜之所以这么安排,很明显认为宋留此次任务完成的很好,有其对额外进行奖励的意思在里面。当然,为了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平,陈胜又任命召平为将军,向东南进攻广陵。
如果说开始的部署还是攻守兼备的话,后两路兵马的安排就有些随意了,至少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对局势也没有更多的判断。
张耳和陈余一直在观察着陈胜,当陈胜将最后两路兵马派完时,陈余站了出来。由于对张耳和陈余的建议没有采纳,且自己决定称王建国也没有与二人商议,因此陈胜面对张耳和陈余时总感觉心中有愧,内心深处并不打算与二人过多亲近。
陈余倒是很客气,他首先向陈胜贺喜,恭喜他建国称王,然后话锋一转,说我看陈王您方才派兵派将很是得法,只是百密一疏,还有一路要地您忽略了,我作为您的臣下,这里向您提个醒。
陈胜一愣,一是没想到陈余还能向自己贺喜,看来自己有些敏感过度了,张耳和陈余对自己并没有不满;二是没想到陈余没提出治国方略,倒是对军事部署提出了见解。陈胜问陈余,说先生觉得我忽略了哪一地呢?
陈余微然一笑,说陈王您怎么把赵地给忘却了呢。他对陈胜讲,说赵魏韩是三晋一体的关系,昔日同属晋国时,就是秦国最大的东进阻碍。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依然是秦国东进的屏障,只是后来韩国衰败了,这才给秦国留下了机会。现在陈王您派手下大将周市去夺取魏地,怎么能不派人去夺取赵地呢。赵国是什么地方,那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有诸多慷慨悲歌之士,东方六国与秦国作战最顽强的就是赵国。赵国名将辈出,如赵奢、庞谖、廉颇、李牧等,都是因为与秦国作战有功才成为一代名将的。赵国还与秦国苦大仇深,长平一战就被秦坑杀士卒三十万,国都邯郸好几次都被秦国围困,所以赵地的百姓最恨秦国,如果陈王您派一员大将领兵到赵地去宣扬您反秦的功绩,他们一定会感激您的功德,愿意积极协助您去讨伐无道的暴秦。赵国地理位置优越,盛产良马,得到赵地除了可以装备骑兵之外,还可以北控燕国,东扼齐鲁,从另一个侧面威胁咸阳,这可是一举夺得的事呀。
陈余一番话侃侃而谈,既有煽动性又有现实利益在里面,陈胜听完不由得连连点头。他笑着对陈余道:“先生高论却令陈胜茅塞顿开,您觉得我派帐下哪一位将军去好呢?”
陈余和陈胜对话的时候,武臣在一旁已经连连叫绝,他心想,“这陈余不愧是名士,说话果然很有水平,明明是自己想要离开是非之地,结果却感觉好像再给对方出主意,想办法,这一招很是高明。等到陈胜问话的时候,武臣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他挺身而起走上两步,“陈王,武臣不才,愿领部分人马北渡黄河去收取赵地。”
陈胜看了看武臣,又看看陈余,“武臣愿讨此令,先生以为如何?”
陈余是什么人,他知道如果自己说武臣是合适人选,陈胜一定会怀疑我们私下有阴谋,到时候恐怕就走不掉了。他笑道:“在下只是提出建议,至于具体的安排部署,陈王请自行斟酌。”
陈胜想了一想,自己手下八员猛将,邓宗、召平、周市已经派出去了,庄贾一直在自己身边做贴身侍卫,剩下的就是武臣、吕臣、周文和韩广了。陈胜不是没考虑过几路大军有可能会失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身边这几员猛将就可以快速接应。只是陈余的话也很有道理,事情也确实如他所讲,赵国的确非常重要。三晋之中韩地地狭且贫瘠,又靠近秦国,确实不适合固守;魏地呢,地盘虽大但四面无险可守,是四战之地,当年魏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利条件而慢慢衰败的。只有赵地,北有易水分界,南有黄河天险,西有太行山脉,东有清河阻拦,且楼烦、林胡、代地靠近北疆,多有良马,赵地骑射之术又冠绝天下,一旦被他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