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的部将周市拥立原魏国权贵宁陵君魏咎成为了新的魏王,自己则任魏相,魏国算是复国了。
复国后的魏国并没有同以往一样,将大梁城作为国都,而是选择了临济成为了魏国新的国都。
周市很郁闷,尽管魏咎这个魏王不过是个傀儡,自己才是大权在握的隐形魏王,可形势对他却很不利。按照周市的想法,他既不去解救周文,眼看着他被章邯所灭;也不去领兵勤王,任由章邯去攻打陈胜;他想做的就是趁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地盘。燕国去不成了,因为同样是陈胜部将的韩广已经平定了燕地,他本想趁齐国无主之际一举荡平齐国,不想反倒成全了田儋,自己被打败不说,田儋借此机会竖起了大旗,宣布自立为齐王。
战败后的周市狼狈逃回魏国,他很恼火,与部下多次商议,准备再行出兵伐齐。他的很多部下都不同意,他们认为,当前的局势已经很不利于魏国了,一是燕国、齐国自立,平白增添了两个对手;二是赵国武臣势力越来越大,部将李良已经夺取了常山,看样子下一步就要兵取太原;张黡夺取了上党,代地就很容易控制了;现在武臣又开始南下将河内之地收归囊中,如此一来,其地盘就很有可能与我们接壤了,如果我们还贸然出兵伐齐,说不定武臣会趁我们远离之际取我们魏地也说不定。
周市觉得自己部下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他正在犹豫之际,传来一个消息可把他吓坏了,说秦军章邯用兵如神,一日间连取许县、郏县两地,邓说当场阵亡,伍徐逃回陈县,陈县的门户打开,章邯已经长驱直入,进逼陈胜的王城了。
周市当时就慌了,他心里明白得很,现在赵国势力大于自己,燕国、齐国刚刚自立,气势正盛,最主要的是这两国远离中原,章邯一时半会还打不到那里。自己就不行了,魏地当年在七国纷争之时就是四战之地,每一次争斗都躲不了干系,如今又紧靠陈胜的地盘,一旦章邯击败陈胜,下一个目标毫无疑问就是自己。
周市赶忙将部下找来商量,按照他的想法,现在的局面是唇亡齿寒,应该出兵援助陈胜。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绝大多数的部下都不同意。这些人的理由很简单,若去救陈胜就要与章邯开战,结果无非两个,一是战败,二是战胜。倘若战败,自己就和陈胜一起亡了;一旦战胜,章邯虽然撤兵,但陈胜怎么办呢?他们告诉周市,您之前是陈胜的部下,但现在已经是魏相了,再向陈胜称臣绝对不行。不称臣,陈胜首举义旗自立为陈王,您又该把他置于何地呢?所以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陈胜的死活。
周市此时也急了,他说我不管陈胜的死活可以,但是章邯一旦击溃陈胜,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我们,到时我们怎么办?此时周市手下有个偏将,他给周市出个主意,说前不久有个人来投奔咱们魏王魏咎,这个人很有韬略,而且就是魏国人,值此魏国生死存亡之际,你可以找他给你出个主意。
周市身为魏相,自然知道有这么回事,他看看部下,“你说的可是阳武人陈平吗?”
这名偏将点头称是。周市没有说什么,而是陷入了沉思。陈平这个人周市是知道的,昔日上蔡、阳城、阳武三地轮流祭祀社神,陈胜作为阳城的代表曾经护送社神到阳武,周市等自然都跟随而来。当时上蔡的代表是李斯幼子李瞻,而阳武的代表就是这位陈平。为了魏反秦大业筹集军资,陈胜想在阳武城掳走李斯小儿子李瞻,进而向李由勒索黄金,恰逢孟无离、项羽、张良等因缘际会也到了阳武,他们彼此纠缠,这才发生一系列故事,最后引发博浪沙朱炯刺秦王。
现在部下提起陈平,周市之所以有些犹豫,不是他认为陈平不行,恰恰相反,是他以前接触过陈平,觉得此人智谋过人,一旦自己找他问计,日后恐怕会控制不住他。陈平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现在魏咎成为了魏王复国成功,陈平来投靠魏王是很自然之事。但周市心里十分清楚,以陈平的聪明,不会看不出自己才是魏国真正的权力主宰者。看得出还不找自己,而是去找魏咎,这就说明陈平并没有看好自己,或者是他根本就不想与自己共事。这样一个与自己分心的人,现在要自己去找他,周市心里怎么会愿意呢。
只是局势摆在这,不找陈平问计其他人也想不出好办法。救陈胜不妥,不救自己也不好办,局势逼的周市有些乱了分寸。
既然不好处理,周市决定再等上几天看看,结果他就等来了蔡赐战死,陈胜退走城父城的消息。随后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先是张贺城西一战战死,然后是陈胜遇害,首级竟然被秦军悬挂高杆,再后是城父城被攻陷,孔鲋博士坠城玉石俱焚。
周市听完这些消息良久不语,回想跟随陈胜的多年历程,想到大泽乡的雨中誓言,记起陈县称王时的辉煌鼎盛,周市心中也感慨万千。
感慨归感慨,现实还要面对,章邯既然消灭了陈胜,下一步一定就是魏国了。事实摆在眼前,周市不得不低头,他决定去找陈平问计。
陈平主持阳武城社祭大典,或多或少也参与到项羽与孟无离的大战当中,其后朱炯刺秦失败,黄河古道博浪沙中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