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良也够可以的,你身为在外的领军之将,上级让你打太原,你现在突然间不打了说要回来,总得派人通知一下赵王武臣吧。结果他为试探武臣对他的态度,还真的一声没吭就回来了。
李良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有点过分,要是按照《大秦律令》,在外的领军将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突然回兵,那是有造反谋逆的嫌疑,是要杀头的。李良身为秦将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偃旗息鼓地悄悄返回邯郸。
离邯郸约有二十里之遥,突然有哨探向李良禀报,说前面发现一队人马,约有百余骑,簇拥着一辆大车正向这边而来。
李良听完很感动,不用问,这是赵王武臣听说我回来了特意出城接我来了。离城二十里相迎,这是看重我的表现;只带百余骑出城,这是信任我不会谋反的表现,身为君主,能对属下将领如此倾心相托,实在是难得。这一刻,李良的心中真的感到有股热流涌动,他当即传令,全军在道路两旁列队,自己带着身边的将佐亲信竟跪在道旁迎接武臣的车仗。
须臾之间,一众车马来到队伍前面,奇怪的是,居中的马车只是稍微减速但却没有停下,径直从李良身旁驶了过去。
李良哪知道这些,他本以为马车到了近前定会停下,武臣一定会第一时间跳下车来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李良在马车经过时口中还高声喊着,“臣李良恭迎赵王殿下。”
一片灰尘涌入李良的口鼻,他期待的武臣温暖的双手并没有出现。李良犹豫了一下,抬起头来看时,发现马车竟然穿过士卒的队伍消失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赵王另有要事,不是迎接我的吗?”李良满腹狐疑,一个人讪讪地站了起来。
此时天近黄昏,天边一弯新月已高挂天空。李良看看自己身边的部下,自己回兵确实没提前打招呼,但要说这件事赵王武臣不知道,李良是不大相信的,毕竟每天有那么多的哨探,自己几万兵马能没有人发觉吗。可既然知道了,这是搞的哪一出呢,是不满自己的做法故意如此吗?李良正在纳闷呢,远处跑来一匹战马,马上一名骑士来到了李良近前翻身下马施礼。
等这名骑士一说,李良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误会了,来的根本不是赵王武臣,而是武臣的姐姐。这一晚她要外出饮宴,恰好与李良的兵马遇上,见人家主动让开一条路,领军将还跪在道旁恭迎,特意让这名骑士回来答谢。
这骑士说完上马就走了,但李良可是满脸通红,站在那里久久无语。他内心很是羞愧,自己身为驻防大将,是先帝嬴政钦点的,那是何等荣耀。要知道当时大秦将星如云,名将数不胜数,嬴政能看上自己并且让自己驻防赵地,对自己是何等信任。谁不知道,先帝嬴政是乌家堡项少龙从赵国救回秦国的,赵地对嬴政有着特殊的意义,邯郸城那么高大宏伟,那么具有战略价值,嬴政能没舍得拆毁,而是予以保留,就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完整的回忆。二世皇帝胡亥在书简中说的也很清楚,知道自己降敌是迫不得已,结果现在自己被一个女子给奚落了,实在是让人耻笑。身为王姐,你不知道是哪一位将军可以,但人家既然大礼参拜,你自当下车礼让,请将军上马后才可离去,这是最起码的理解。结果就因为你赶着喝酒去,就把一个为你打江山的将军弃如敝履般的扔在一旁,只派一个手下解释一下就完了。看样子在这位王姐眼里这还算不错的,不然的话她连解释都不愿解释。
李良内心很是煎熬,他面上神色变了几变,这种变化让他身边的亲信将佐给看出来了。这人插手施礼,“将军,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自立为王,赵王武臣若没有将军鼎力相助怎可能平定赵地,现在他一介妇人仰仗赵王权势面对将军大礼竟不下车行礼实在是无理至极,请让我追上去杀了她,为将军出这口恶气。”
这名部下本意是想给李良一个台阶,毕竟这么大的一位将军在路旁给人下跪,结果人家理都没理实在是说不过去,总得有个人从中缓和一下。不想这人一番话反倒坚定了李良的决心,他心中暗想,“我领兵返回武臣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他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怀疑我拥兵自重,没有军令擅自而回,对我心生不满;二是对我没有嫌隙,继续以礼相待。现在他王姐来这么一出,谁敢保证不是武臣故意如此,用这种方法既是羞辱与我,同时也是警告与我,否则何以单单这么巧合,他的姐姐在我即将回邯郸的时候出来饮宴呢。既然你已经开始怀疑我,无论我怎么解释,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李良想到这登时想起那封书简,章邯既然无敌于天下,想来取下赵国也是迟早的事,听说你们最大的头子陈胜都已经被消灭了,我本就是秦国大将,何苦为了你们这些农夫乡民而玉石俱焚呢。借着最后一抹余晖,李良看看身边的亲信将士,“你们可愿与我杀了那贱妇,攻进邯郸城,光复我大秦吗?”
“我等愿听将军调遣。”
李良见军心未变心中大喜,他一扬手,将两名部下召至身边,让他们各带三百精骑,追上武臣的姐姐,一个不留全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