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邦的到来,秦嘉还是显得非常的热情,毕竟在秦军压境的情况下还有人相信自己,这对于秦嘉来说也是莫大的支持与安慰。&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不过当刘邦说出自己的请求,即准备向秦嘉借兵数千,然后再攻丰邑后,秦嘉的眉头皱了起来。
从秦嘉的心理来说,他还是乐于看到向刘邦这等势力的人前来依附于自己的,毕竟这会给外界一种印象,即自己这一边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且秦嘉看刘邦相貌非凡,一派长者风度,对刘邦的印象也很好。还有一点,就是秦嘉对刘邦身边那位自称张良的人印象也很好,甚至觉得这样的人才居然投靠了刘邦,简直是明珠暗投。
印象归印象,谈到军国大事,秦嘉还是显得非常慎重,他面上神色不动,对刘邦道:“沛公,我秦嘉不过是楚国大司马,这等大事我还是要上奏楚王景驹,看他的意思如何,还请沛公稍等一日,我这就进宫向我王禀奏。”
刘邦和张良对楚国的形势心知肚明,知道那景驹不过就是个摆设,一切军政大权皆出自秦嘉之手,他如此说辞不过是找个借口而已。不过刘邦也不能挑明,毕竟景驹还是名义上的楚王,只好点头称是。
秦嘉置酒款待刘邦与张良,跟随刘邦而来的那些武将另有酒席安排,席间秦嘉将楚王景驹请了出来,算是给足了刘邦面子。
刘邦知道秦嘉不愿借兵,但他不甘心,在席间还是对景驹提了一句。景驹看着刘邦点点头,然后把酒盏放下,对刘邦道:“沛公亲来,孤本应不该拒绝,只是如今秦将司马橺奉章邯将令涉淮而来,接连取胜,兵锋所向已到了砀郡,下一步就有可能奔彭城而来,我这也捉襟见肘,大司马正在筹划如何抵御秦军,因此借兵一事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刘邦当然知道章景驹的说辞其实就是秦嘉的意思,当即苦笑一声,“楚王既然有难处,刘邦自不敢强求。”
一旁的秦嘉看出了刘邦的不快,他眼珠一转,对刘邦笑了笑,“沛公莫怪我家楚王,实在是秦军来势凶猛,我们不得不防,倘若能止住秦军东进,我们自然能腾出手来助沛公对付魏国周市,还望沛公见谅。”
张良一直在观察双方的态度,他听秦嘉说完心中一动,装作敬酒的样子遥祝了楚王景驹和秦嘉一盏,然后看似随口,实则有心地随问道:“不知大司马准备派何人为将,去抵御那司马橺?”
秦嘉轻轻摇头,“我就是为此事发愁,我帐下将领虽多,但若是想选出一个合适的人还真并不容易。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那司马橺不过是章邯手下一副先锋,若是由我亲自出马恐怕会惹人耻笑,故而犹豫不决。”
张良点点头,“大司马说的是,量此无名小卒,的确不该大司马出手。”他说话的时候目光已经扫向刘邦,刘邦本就在听秦嘉的讲话,再看到张良的眼神,他立刻醒悟过来,当即起身离席,对着景驹和秦嘉一拱手,“刘邦不才,愿在楚王和大司马面前讨一令,去抵御那司马橺,不知楚王和大司马心意如何。”
景驹不敢说什么,目光看向秦嘉。秦嘉眼睛一亮,“沛公若肯出手,也算是对我楚国有了军功,倘若沛公取胜,我们也有能力助沛公取丰邑,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他说完看向景驹,“大王,沛公盛意权权,还望我王能够准奏才是。”
景驹会意,自然点头答应。
秦嘉看看刘邦,“沛公,非是我不信任与你,实在是我楚军对您不熟悉,疆场之上我担心他们会抗命,如此一来岂不是误事,我想请沛公为副将,我另选一人为主将,这样你二人并肩携手,相信定能击退来犯之敌。”@!
刘邦知道秦嘉不放心自己,这是给自己找个监军,但现在有求于人,自也不敢多言,只是表示赞同。
秦嘉当即传令,以东阳宁君为主将,刘邦为副将,领兵八千,前去抵御司马橺。
东阳宁君是谁,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只知道这人与秦嘉一同拥立的景驹,当时是秦嘉的得力助手,算是秦嘉和董緤之后的第三号人物。
刘邦不愿久居,只歇息一晚,第二天就和东阳宁君点齐人马向西挺近。刘邦出兵前把任敖叫过来,让他返回沛县,把自己这边的情况告诉留守的夫人吕雉,以及萧何、樊哙等人,让他们紧守门户,不要轻举妄动,等着自己回来。
张良靠近刘邦,“沛公是想保留一点实力吗?”*&)
刘邦看看张良,笑了笑没有说话。张良猜透刘邦的心意也不多言,只是跟随刘邦随大军开拔。
东阳宁君和刘邦领人马刚出彭城,就听到了砀郡已经失陷的消息。刘邦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吃了一惊,想不到这秦军来得好快。砀郡已经算是魏国的领土,处在魏国的南部,如今秦军犯境周市竟然毫无表示,想来是章邯的大军已经在另一侧逼近了魏国,以至于周市不敢轻举妄动,分兵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