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直观察着秦军的动静,等他看到楚军三通鼓响,知道楚军气势已竭,已不可能冲破秦军军阵,正为楚军担忧时,忽见秦军阵型自己开个口子。&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刘邦也没有同秦军作战的经验,那一瞬间他同东阳宁君的感觉一样,还以为秦军终于力怯露出破绽,不想等来的却是大队的秦军骑兵。
冲在最前的楚军刚一进阵就遭遇到了骑兵的冲击,但见剑光闪烁,马蹄声响,楚军猝不及防之下死伤无数。骑兵在马上对步卒本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何况此时秦军人多而楚军人少,加上楚军三鼓已过,士气衰竭,一下子反被秦军给冲乱了。
东阳宁君没反应过来,但刘邦可看的真切,他见秦军冲出来的是骑兵,就已经知道秦军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秦军惯用这种先守后攻的战术,且领军之将会根据每一次战场形势的不同做适当的改变,当初在城父城下章邯对付陈胜部将张贺时也曾用过此法。秦军先行防御其实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守不住很容易形成崩溃之势,毕竟对手刚刚击鼓冲锋,士气正旺,因此很多秦军将领都愿意在对方三通鼓声之后故意让秦军阵势露一个口子出来。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最前面秦军的压力,让后面的秦军可以参与战斗,形成局部生力军的态势;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反冲锋制造机会。秦军的这种战术被后人采用,就形成了攻城战中独有的瓮城现象。所谓的瓮城,就是在城墙后面还有一道城门,当第一道城门守军感觉坚持不住时,可以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减轻自己的压力。等到敌军入城后再将城门关闭,江入城敌军与外面的敌军隔离开。进城的敌军满以为会一马平川杀进城中,结果等待他们的还是另一堵高墙。这样一来,入城的敌军就无路可走,成为瓮中之鳖。
章邯是为了示威给陈胜看,故而楚军进阵他要斩尽杀绝。司马橺是要制造某种混乱,便于自己反冲锋取胜,因此他让骑兵反冲,然后迂回到楚军的两翼。楚军被秦军骑兵一通狂斩,前面的士卒开始退后,这就与后面想要压上的士卒发生了重叠,阵型一时间就有些混乱。此时,就听得战鼓隆隆声如平地起雷,让人心惊肉跳,大队秦军恢复阵型开始前压。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主要是为了给对方造成压力,策应骑兵的进攻。秦国崇尚水德,因此将士都是黑衣黑甲,远远望去和一片乌云相仿。
东阳宁君都看傻了,不明白秦军何以如此快的恢复了阵型,好像从来没有遭受过打击一样。他犯傻,刘邦可不傻,秦军骑兵冲出刘邦就意识到不好。好在跟他来的身边亲信将校都是骑兵,行动速度快,刘邦也不参加战斗,他一拨马头,竟然率先逃离了战场。
刘邦有言在先,他的几个兄弟周勃、夏侯婴和卢绾早就看着刘邦,此时见他撤退,二话不说,带着从沛县来的几十骑护着刘邦也立刻撤走。
张良可是个聪明人,他早就注意着刘邦,看见他和周勃等人有私下耳语的行为就上了心,此刻见刘邦做出撤退的举动,他就意识到不好,当即也跟着逃走。他手下也有几百人的队伍,但张良叹息一声,个人顾个人吧,看各自的造化了。
秦军从两翼冲锋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为楚军主力都在前面,两侧防御力量很弱,就相当于楚军突然要面对三个方向的敌人,一时之间没有好的应对策略。
有几十名秦军骑兵看见刘邦等人想要过来冲杀,不想刘邦带来的可都是沛县的精锐,况且夏侯婴、周勃、卢绾一个个都是亡命徒,比秦军还狠。夏侯婴一马当先,手中长枪起处就把几名秦军给扫下马来,后面的周勃抡起长剑,将他们一一斩杀。按照三人的约定,夏侯婴和周勃负责开路或者断后,卢绾负责贴身保护刘邦。但刘邦偷眼一瞧,已经看到张良紧紧跟在自己身后,他心说这小子很聪明,当初就知道我要任敖回去报信其实是想保存实力,不愿意拿我的力量跟秦军死磕,如今竟然又猜对我要逃跑,看来他是个人才。刘邦通过这两件事意识到了张良的价值,他当然就不肯轻易放弃了,在马上大喊一声,“周勃,护着张良先生。”
夏侯婴奋起神威,杀出一条血路,刘邦众人逃离了战场。他们能逃走,东阳宁君和那些楚军可就悲惨了。配合两翼骑兵的反复冲杀,正面秦军见楚军阵型已乱,终于开始进攻了。三面夹击之下楚军大败,东阳宁君战死,八千楚军被斩杀过半,只逃出来不到三千人,且大部分都受了伤。刘邦等人倒是毫发无伤,只是张良手下那几百人的队伍经此一战只剩下不到百人。张良此时已经彻底知道自己在两军作战上就是个白痴,他当机立断,把剩余的这些人都给了刘邦。这无疑是一种态度,就是认定了今后我要跟从你了。刘邦倒是因祸得福,一方面彻底俘虏了张良的心,一方面他是副将,剩余的几千人的伤兵名义上还是要归自己指挥,平白多得了一些兵马。
刘邦心里暗想,“秦嘉呀秦嘉,我向你借兵你不借,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