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七月,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胡亥看着赵高呈上来的关于李斯谋反的罪证,想起了不久前自己派人到狱中见李斯的情景,不由的点了点头,长长叹息一声,“想不到两朝老臣,竟也有心谋逆。”他看看赵高,“赵卿,你说李斯对朕也有拥立之功,当初如果不是丞相支持,我也没有今天。朕继位后对丞相不薄,让他全权总览朝政,何以他还要与逆贼合谋,若真是如此,当初不如让扶苏继位。”
赵高知道皇帝胡亥对李斯还有最后一丝眷恋。他故作沉思状看着胡亥,“陛下,您是想听实话吗?”
胡亥看看赵高,“这是自然,朕当然想搞清原委,毕竟李斯是先帝老臣,我想了想,现在朝堂之上只有李斯一位是前朝老臣了。”
赵高叹了口气,“陛下且思之,您与公子扶苏相比,谁更有能力呢?”
“朕无数次的比较过了。”胡亥双眼看着殿外,“扶苏是嫡长子,血统最纯正,其人刚毅果敢,有识人之能,颇有先帝遗风。最主要的,扶苏礼贤下士,用人不拘一格,往往提拔新人,这一点先帝也不如。扶苏久驻上郡,与蒙恬交往深厚,有军功在身,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朕不及也。”
“陛下说的是。”赵高点点头,“公子扶苏确实如陛下所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先帝崩于沙丘,临终却有遗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摆明就是要扶苏继位。老臣不才,但毕竟是陛下的师傅,不愿陛下居人之下,这才斗胆与李斯商议大事。当时李斯位极人臣,执掌朝中权柄,若他不允,陛下万无机会,可您能想到吗,李斯很顺利的就答应了,您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吗。”
胡亥一怔,“不是李斯看好与我吗。”
“陛下方才自己都说了,论才情、论血统、论军功您都赶不上扶苏,李斯是先帝重臣,这些难道他看不出来吗。”
“应该不会。”胡亥想了一想,“先帝当年推行郡县制,天下三十六郡,无论是主政的郡守还是掌兵的郡尉,其人选皆出李斯,而他选的这些人也都很胜任,可见李斯有识人之能,他怎会看不出来呢。”
赵高点头,“陛下说的是,李斯当然能看出来陛下与公子扶苏的差距。您想一想,如果扶苏继位,谁会得宠呢?”
“扶苏与蒙恬将兵三十万驻守上郡,蒙恬自然会是他最信任的人,只是蒙恬防御匈奴,不能回来,想必得宠的应该是内史蒙毅。”胡亥说到这好似想到了什么,他看着赵高,“赵卿的意思,那李斯知道一旦扶苏继位他会地位不保,故此才拥立我继位。”
赵高轻叹,“陛下想到就好。想那李斯掌朝政大全,门生故吏多是封疆大吏,其子李由又兵权在手,假若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继位,他想谋反当然困难,假如……”赵高说到这故意不语,他知道,胡亥再糊涂,这些话他也能听懂。
胡亥点头,“我明白了,李斯是看我年轻识浅,能力不及扶苏,一旦他时机成熟,推翻我会容易的多,这就是他当初拥立我的原因。”
赵高笑了,他知道一旦胡亥这么想,李斯死定了。
胡亥又把赵高呈上来的奏章看了一遍,见上面罗列了李斯的几大罪状,都是当斩之罪。再看下面,是赵高建议的,准备对李斯实施的刑罚种类,分别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劓(即割鼻子,也是秦国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刑(即乱刃分身),这是当时的秦国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而五刑齐施,即用这五种刑罚处死犯人,就叫做“具五刑”。
胡亥看了半晌,最后轻轻摇摇头,“李斯死不足惜,但他毕竟是两朝老臣,不可对其侮辱过甚。”然后他拿起笔,在腰斩一刑上面圈了一下,最后在奏章的结尾处写了一个“可”字。
胡亥这么做,就是同意了赵高的奏章,只不过只允许赵高用腰斩之刑处死李斯。赵高明白胡亥的意思,当即收起奏章,对胡亥躬身施礼,“老臣这就去办。”
公元前208年,这一年赵高已经51岁了,他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时刻。
身在狱中的李斯此时已经被折磨得不省人事。但不知为何,这一刻他忽然惊醒,跟着用鼻子嗅了嗅牢中污浊不堪的空气。
李斯是重犯,司马卯无故失踪后赵高心内也是惴惴不安,他将原有狱吏撤换大半,让狱卒昼夜不停监视着李斯。此时正是夜里,李斯忽然惊醒又做出怪异的举动,登时就有两名狱卒来到牢房前。
还好,今晚值夜的这两个人是司马卯的手下,他们得到司马卯的关照,对李斯还算客气。“丞相,您这是何故呀?”一名狱卒看着李斯发问。
这位功过参半的大秦丞相,或许在自己临死前已敏锐地嗅到了大秦帝国必亡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