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荣派高陵君来见项梁,主要还是觉得上次自己的话说得太重了,毕竟人家曾经在东阿城下救过自己,说到底自己还欠着人家一份情。&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另一方面,田假虽然是自己的心头大患,但这跟项梁没有关系,田荣也因此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万一真的激怒了楚国,楚国借兵给田假反过来打自己,到时候更难收场。
上次宋义到齐国与高陵君交谈甚欢,事后高陵君也把宋义想把儿子送齐国做官的事对田荣讲了。天荣一听就上了心,他觉得相比项梁的强势,宋义这个人还是比较不错的。宋义原来就是楚国的令尹,现在在楚怀王手下官复原职,他想把儿子送到齐国来,正是齐、楚两国修复关系的好机会,因此田荣把高陵君派来,希望能够缓和原来的不愉快,即便项梁不杀田假,至少也能修复一下两国之间的关系。这个世道这么乱,谁敢保证日后谁求不到谁呢。
高陵君在半路遇到了宋义,他听完宋义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改变方向,折而向南,向楚国都城眙台而来。
楚怀王熊心听说齐国有使臣来了很高兴,尽管武信君项梁执政楚国军政大权,但名义上自己还是楚王,齐国使臣知道先上我这来,这说明齐国还是很有礼仪的,不愧为儒家地盘,还是很懂礼仪的。
楚怀王熊心很高兴的接见了齐国高陵君,并且把身边的文武大臣,诸如左上柱国陈婴、右上柱国共敖、原来陈胜的部将将军吕臣等都一一介绍给高陵君。
高陵君表面上很是客气,每结识一个人都是春风满面的躬身施礼,实则内心已经开始犯合计,“熊心这是什么意思,我听说当初项梁拥立熊心尊他为王时,楚国文武都尽出项梁之手,何以现在项梁领兵在外,这熊心又搞出一套班子出来呢?难道他与项梁不和,想要另起炉灶,夺项梁兵权吗。
楚国君臣不合自然会内斗,内斗则势力势必会削弱,如此一来对我齐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想到宋义的种种行为,高陵君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与众人相见已毕,大家分宾主落座,高陵君先是对熊心身边的重臣夸耀了一番,说陈婴威名赫赫,说共敖是楚国栋梁,说吕臣是忠贞不二,最后说到了宋义。
高陵君很会讲话,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尽管有拔高溢美之词,但说的众人都是心花怒放,等到说到宋义的时候,大家都等着看他还能说出什么来。
高陵君先是夸赞楚怀王熊心,说只有贤明的君主身边才会聚集这么多忠贞能干的文臣武将,看来在大王您的领导下,楚国一定会恢复昔日的荣光,作为楚国的盟国,我也为大王您高兴。
楚怀王熊心笑着客气了几句,最后提到了宋义,说君上您方才说,您在出使的路上遇到了宋义宋令尹,是这样吗。
高陵君点头,说确实如此,我的确在半路遇到了宋令尹,而且对他深感佩服。在座诸人都是一愣,不明白高陵君话里的意思。高陵君面带微笑,再次恭贺楚怀王,说宋令尹是位大贤,您应该重用他,他看问题看得很准呀。
楚怀王熊心也很纳闷,于是问高陵君此话何意。高陵君就把宋义对自己讲的话说了一遍,最后告诉众人,说宋义已经提醒过武信君项梁了,就是不知道他能否听得进去。
高陵君讲这番话是有他的目的的,他想通过这件事再次确定楚国君臣之间到底有没有猜忌与隔阂。如果有,楚怀王以及众大臣对项梁所处的危险定会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如果没有,事关重大,楚怀王自当第一时间派人到定陶去再次提醒项梁。要知道项梁是楚军主帅,项梁失败就意味着楚国的失败,身为楚王,熊心怎能置之不理呢。
果然,陈婴、共敖、吕臣等听完高陵君的话都把目光转向楚王熊心,陈婴更是直接开口,“大王,既然宋义令尹有如此高见,武信君身处险境而不自知,大王您是不是派人到定陶,去提醒武信君一下。”
共敖、吕臣尽管没说话,但也都点头表示赞同。看得出来,楚王熊心犹豫了一下,想来是在心中权衡利弊,但最后他还是叹了口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武信君自出兵以来先是灭了秦嘉,再又击败章邯,攻城略地未遭败绩,宋义虽有所感但料事也未必全面,我倘若冒然派人去提醒武信君,说不定会弄巧成拙,万一武信君有什么良谋故意如此,我岂不是贻误军情吗,我看还是等等再说吧。”
楚怀王熊心这样一讲,其余人等就不好开口了,此事也就作罢。高陵君观察出了楚王的态度,当然更不会多说。他此次出访的目的就是修复齐国与楚国的关系,现在目的达到,他自然要回国复命。双方再次表达了致力于同盟的良好愿望,楚王熊心希望齐国多体谅楚国不杀天假的难处,齐国也表示当初做事的确操之过急,望楚国不要介意。
事情既然说开了,高陵君也不多留,他只是告诉楚王,说目前前方战事正处关键时期,我就不到定陶打扰项梁将军了,就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