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大败,武信君项梁在定陶战死的消息在当时来说是件大事,其影响绝不亚于九个月前陈胜被章邯击败,对各路反秦势力来说,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坏了。&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魏地、齐地、楚地、韩地、赵地,就连咸阳的赵高都知道了。
此时的赵高已经是中丞相(居宫中理事),封爵安武侯,委之以国政。其弟赵成被加封为郎中令,女婿阎乐依然为咸阳令,掌管咸阳军政大权。自此,帝国事无大小,完全由赵高一人决断;咸阳事无巨细,都由阎乐一人把持,大秦帝国或者说咸阳城已经成了赵家的私人领地了。
赵高的中丞相是皇帝胡亥下旨亲封的,当然这是赵高自己要求的,那么赵高为什么会要求这个官职,而不是大秦最早的左丞相,或者右丞相呢?秦时以左为贵,不过当初的左丞相是李斯,赵高心里忌讳这个位置,如果选择右丞相,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因此他想了半天,才想出中丞相这个官职。
赵高同样关心关东的战事。他也知道,倘若章邯战败,那群反贼一定会攻进咸阳,到时候自己怎么办,一切荣华富贵还不是烟消云散,成为过往云烟。考虑到这一点,赵高还真没有拖章邯的后腿,依然一如既往的向前线提供军需粮饷,粮草辎重,这也是李斯虽死但秦军依然战力不减的原因。
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驻守长城防线的王离接到了皇帝的旨意,已经奉旨南返,领十万秦军精锐紧逼成武。过不多久,李由战死的消息赵高也知道了,他到没有为大秦损失一员名将而感到悲伤,在他眼中李氏父子俱亡才是他最大的喜讯。又过了不久,章邯定陶大捷,斩杀楚军主将武信君项梁的消息传到了咸阳,赵高更是欣喜若狂。他已经听说了,关东战事中魏国已经被章邯再次灭亡,齐国因为闹内乱进而与赵、楚交恶,只是拥兵自守并不进攻,至于赵国正在一门心思对付王离,哪还有工夫向西进军。最后还有一个燕国,当初的战国七雄它就是最弱的,现在也无非是隔岸观火而已,不值一虑。可虑者唯楚国而已,东阿城击败章邯解魏齐联军之危,濮阳城再败章邯让其转攻为守,听说还曾经派奇兵到襄城烧了秦军粮草的中转站,攻打城阳时尽屠守城秦军,一幅气势汹汹的架势,宛如鼎盛时候的陈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赵高当时还真有些担心,直至收到章邯击败楚军主力,斩杀楚军主将的捷报后才转忧为喜。他手拿捷报,亲自来到甘泉宫,准备面见皇帝胡亥,向其邀功请赏。
见到胡亥后赵高一愣,一段时间不见,赵高发觉胡亥精神好了许多,,容貌也秀丽起来,宛如当初公子时的样子,看起来很是英姿飒爽,全不像平日里酒气缠身,萎靡不振,血丝满眼的状态。
赵高并没有施跪拜的君臣大礼,他是胡亥的师傅,按照大秦宫廷的内部规矩,即便弟子是皇帝,师傅也是可以不用施君臣大礼的。这一条是嬴政定下来的,当初他的师傅是项少龙,后来巴蜀巨富兼大美人琴清也成为他的师傅,嬴政总不会让项少龙每天跪他,因此才立下了这个规矩。
赵高向皇帝胡亥报捷,说关东前线传来捷报,章邯不负陛下知遇之恩,在定陶城下大败楚军,并且斩杀楚军主将项梁,相信假以时日,章邯定能挥师东进,先灭楚,再灭齐,进而灭赵与燕,将各路反贼统统剿灭,让这些地方恢复我大秦统治。
赵高原本以为胡亥听完还不得大喜过望,立刻传旨嘉奖前方将士,进而对自己有所嘉奖与赏赐。不想胡亥听完表现的很是冷静,他只是点点头,口中说着“章邯又取胜了”的话,伸手接过了赵高递过来的报捷书,然后展开,竟然对赵高是不冷不淡。
赵高是秦宫隐官出身,为了出人头地经历过数不清的委屈和屈辱,如今也是两朝老臣了,才有今日的地位。先帝嬴政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身边的尉僚、李斯、蒙氏兄弟、王翦、李信、冯去疾、冯劫等,哪一个不是精英,赵高还不是都生存了下来,而且是越活越滋润,到后来取代了这些人自己独揽朝纲。今天胡亥反常的表现已经引起了赵高的警觉,他表面没有什么,依然满脸笑容,但内心却早已经打好主意,回去后要好好调查一番。
一个人的转变不可能毫无征兆,一定是有原因的,就像他自己一样,若不是当初项少龙在塞外羞辱了自己,他也决不会一心要除掉项少龙。当然,事情的起因是他想杀项少龙,这样的因果他是不会想的。非但他不会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我们只会想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永远不会想自己是否对不起别人,这是人自私的天性,无可改变,也是人性的悲哀。
胡亥展开捷报看了一遍,边看边点头,“丞相,这章邯确实忠勇可嘉,朕也听闻陈胜死后就属楚国势力最大,俨然成为反秦势力的首领,而今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