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熊心接到了赵王歇发来的求救文书。&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应该说在对待谁是谁非的问题上,楚王熊心比齐相田荣的觉悟高了许多。还不等赵国使臣开口,说什么“唇亡齿寒”的道理呢,楚王熊心已经表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楚国一定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凡是与秦军为敌的,都是我们楚国的朋友。朋友有难,楚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赵国使臣被感动的一塌糊涂,他发自肺腑地感激熊心,说当初陈王陈胜首举反秦大旗,其后虽然各自复国,但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一家人呀,现在我终于明白何以陈王会将国号定位“张楚”,确实有大哥的风范。
熊心很受用,他在项梁死后搞的一系列事情不就是为了这样一种效果吗,让国际社会承认他的地位与威严,让大家认可楚国才是领导反秦大业的最核心力量。现在这种效果体现出来了,赵国使臣的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当大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还需要具体的行动加以证明。楚王熊心让赵国使臣暂且下去休息,然后他大会文武,商议救赵的事。
说是大会文武,其实身边就那么几个人,令尹就好几位,分别是出使齐国归来的宋义、新封的吕青、原来的共敖,再有就是上柱国陈婴、司徒吕臣。除去这些人,最后一位是真能打的沛公刘邦。
项羽没来?项羽还真没来。他现在的身份是鲁公,也就是鲁城的县守,从职务上来说不过是地方官吏,像这种需要朝廷大臣在一起商议的军国大事,按规矩项羽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刘邦是沛公,不过是沛县的县守,为何他能参与呢?不要忘记,刘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砀郡长。
能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的还有驻守在胡陵的英布,他是当阳君呀,有这个资格。不过估计楚王熊心对这位脸上刺字,原来属于秦国罪犯,遭受过黥刑的英布感到反感或者是轻视,因此并没有让其返回彭城参加会议。
上一轮人事布局,英布就被边缘化。这一次关乎楚国未来国运的这么重大的会议,居然连邀请都没有,可见在熊心的心中,英布已经彻底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之外,基本远离了政治中心。
熊心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毕竟自己是楚王,有这个权利。但英布可不这么认为,回想刚来时熊心对自己的态度,再对比现在的态度,将武信君项梁对自己的重视往上一叠加,英布的心里自然会失衡,会倒向与自己同病相怜的项羽。
英布出身社会底层,因为触犯过秦法遭人唾弃,所以他的内心会更加渴望别人的重视与尊重。吴芮懂得这一点,将女儿嫁给了他,英布自然为吴芮效力。项梁懂得这一点,让英布与自己平起平坐,一个是当阳君,一个是武信君,英布感激不尽,自然与项梁配合。可惜,这位楚王熊心不懂得这一点,他轻视了英布,加之时刻萦绕在英布心中的那句“遇项封王”,英布不与项羽联手才怪呢。
熊心与众位大臣商议,都认为赵国形势危急,一旦赵国被秦军所灭,后续的影响太大,因为燕国、齐国和楚国就会被秦军割裂开来,不能形成合力,加上韩国、魏国又太弱小,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楚王熊心最后下定决心,北上救赵之举势在必行。
战略方面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具体的战术问题,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北上救赵的主将应该由谁担任。后备人选有三个,分别是宋义、吕臣和共敖。为什么没有陈婴和刘邦呢?很简单,这两个人都是地方割据势力,楚国的复兴大业当然要用自己人,怎么可能让外人参与呢。
陈婴与项梁联合之前手下就有两万多兵马,他的那些手下当初就劝陈婴自立山头,是陈婴听了他母亲的话坚决不从,这才投靠了项梁。胜,可裂土封侯;败,则,逃亡容易。这种墙头草的作风在立志于光复楚国的熊心眼中看来,就是一种信念不坚定的表现,与秦军决战的任务当然不能交到这样的人的手中。至于刘邦,从一开始就是地方势力,与楚国不过是合作的关系,人家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兵马,只不过实力弱于楚国,所占权重较小,因此才听命于楚国。与秦军决战非同儿戏,需要动员楚国所有的力量才行,你让楚王熊心起倾国之兵,然后将军权交到刘邦手中,这不是开玩笑吗,万一刘邦翻脸,立刻就可以取而代之。
排除掉陈婴与刘邦,我们再来看剩余的三人。吕臣是带过兵的,不过带兵的能力让人不敢苟同。陈胜鼎盛时曾经派将四处出击,吴广西征,邓宗南下,召平东进,武臣、韩广北上,周市进兵魏地,宋留迂回南阳一线。其后周文再次西征,葛婴平定九江,可无论怎么打,陈胜都没有使用吕臣,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要知道陈胜这些部将可不是吃素的,周文曾经攻进函谷关,一直打到始皇陵附近的戏水,距离咸阳也不过百里左右。武臣复立赵国,周市复立魏国,韩广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