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秦律法》,败军之将是要被斩首的。&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不过那是以前,自嬴政之后,这条律法内容基本就不在执行了。能打的将官就那么多,倘若真是一打败仗就被杀,还未等敌人动手呢,自己就把将官杀没了,还有谁领兵打仗呢。具体到章邯,看起来领兵二十万气势汹汹,但帐下真正能单独领兵作战的其实没几个人,如果大秦还有那么多良将,当初陈胜部将周文打到戏水威逼咸阳的时候,何以满朝文武都束手无策呢。当前正是用人之际,巨鹿一战关系到大秦未来的国运,是大秦与各路反秦势力之间一次真正的决战,何况章平还是自己的弟弟,章邯怎么能将其斩首呢。
三条粮道已断其二。当然,无论是刘邦或是项羽部将司马卯与魏国皇欣、武满二人,他们其实也不是完全的就将粮道彻底截断,毕竟秦军是用水军通过船只运粮,而他们不过是在岸上进行骚扰,对渡口进行攻击,通过干扰秦军的行动,让秦军的运粮速度变得缓慢,从而让秦军粮草辎重达到入不敷出的状态。
章邯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项羽,他知道以项羽的性格绝不会只看热闹,一定会有所行动。章邯一直在等代项羽出手,他已经抱定见招拆招的策略,打算通过长久的消耗战彻底击败楚军。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策略,很简单,敌军势力虽大但力量分散,赵国、燕国、齐国、楚国,现在又加上魏国,它们各自为战,彼此各有打算,只要拖住他们,时间一长他们内部必定生乱。为了对抗大秦,特别是为了对抗嬴政,东方各国组织起多次的合纵,但哪一次不是虎头蛇尾。因为彼此的利益不同,每一次的合纵都不会长久,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章邯仔细听弟弟章平叙述完失败的经过,他这才知道,原来在司马卯和魏军之外还有刘邦参与到截断粮道的行动当中来。章邯对刘邦有印象,当初自己的部将司马橺分兵而进,连战连胜,取得很大的战果,一度让章邯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觉得单靠司马橺就能够击败秦嘉,搞定楚国的事。若真是如此,自己只需要击败魏国、赵国,然后北上燕国,不出半年天下可定。没想到项梁自江东起兵,进而击败了秦嘉获取大片土地,而刘邦此时也横空出世,竟然战败司马橺,让砀郡的沛县、胡陵、济阳、户牖、下邑、狐父城等地尽归其所有,虽然还没有称王,但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最让章邯不能容忍的是,三川郡守李由战死雍丘就是刘邦干的,在成武打败王离手下大将苏角也是刘邦干的,现在他又来断我粮道,捋我的虎须,简直是自取灭亡。
章邯决定要亲自带兵到大河故渎去灭掉刘邦,一方面收复粮道,一方面趁其羽翼未丰,先剪灭其发展的势头。章邯让董翳、司马欣分守两翼,让弟弟章平守住中军,自己则带着侄子章直沿漳河岸边而进,准备一举荡平刘邦所部。
刘邦缴获了许多秦军的军粮正自高兴,就接到哨探传来的消息,说章邯亲自领兵从巨鹿城南而来,正风驰电掣的奔向自己。刘邦吓了一跳,心想什么事把章邯惹急了,怎么亲自带兵对付我来了。他问身边的曹参,说你估量一下有没有把握对付章邯,我们要不要与他见上一仗。
曹参苦笑摇头,说沛公不瞒您说,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找机会与章邯较量一下,可是每一次事到临头我都心虚,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实在没有把握与章邯开战。
刘邦倒也能理解曹参,没有把握的事他宁愿退避三舍也不会冒然行动。曹参若不行,刘邦心里掂量其他众将,觉得无人是章邯的对手,既然如此,那就避而不战吧。曹参建议刘邦,我们断秦军粮道也算是对楚王和项羽有了交代,现在既然也有收获得了不少的军粮,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计划,去夺取昌邑吧。
刘邦点点头,吩咐众将收拾行装,拔营起寨向昌邑而来。
章邯带兵到了漳河岸边时,刘邦所部已经不见踪影。章邯虽然恨恨不平,但也只得让军士重整渡口,恢复其运粮功能。
刘邦临走前对渡口进行了破坏,因此章邯想要将渡口修复还需要一点时间,就在他停留漳河岸边之时,另一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让章邯更加震惊。哨探来报,说项羽派大将英布、蒲田领兵两万已经兵渡清河,直捣秦军运粮的甬道。
这个消息可让章邯吃惊不小,他倒不是担心自己部下缺粮,而是担心一旦运粮甬道被断,加上水运粮道被劫还没有修复,驻扎在巨鹿城北的王离大军会因此断粮。王离所部十万大军是从长城防线而来,当初他们据守长城时所需的军粮就是由后方供应,主要通过咸阳到九原郡的直道运到长城防线。现在王离奉旨南返领兵平叛,不可能从长城一带运粮来,他们的军粮都是由朝廷供应,也自然由章邯负责。现在英布、蒲田领兵袭击运粮的甬道,毫无疑问是想截断王离的军粮供应,让其不战自乱。
项羽这一招很毒呀,他知道自己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