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名字中的“食其”两字是有来历的,出自孔丘门下弟子子路的名言“食其食者,不避其难”。&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食人俸禄,就要替人家消灾解难,在人家遇到困难时不要逃避。孔丘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这七十二人中还有十个人被称为孔丘门下十大弟子,而子路就是这十大弟子之一,可以说是儒家弟子中精英中的精英。可惜的是,子路死的很惨,不过他终生践行的就是这八个字。
子路是表字,其真名字叫仲由。子路是鲁国人,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孔丘的私人保镖。子路以政事见称,就是说他有处理政事的能力。在《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孔门门下弟子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二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者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也。政事者,冉有、季路也。”这里的季路,说的就是子路。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了一点米,来满足父母这点小小的要求,他的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据《史记》记载,子路在拜入孔门之前,志气刚强,性格直爽,经常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在街市上耍威风,以此显示自己的无敌。子路最初瞧不起孔子,并且屡次冒犯孔子,孔子也不气恼,而是针对子路设计出少许礼乐仪式对其慢慢加以引导。时日久了,子路明白孔子的良苦用心,于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子路性格伉直鲁莽,就算是对老师孔子,他也敢提出批评,为此深得孔子器重。伉直一词是说子路的好勇斗狠与一般市井无赖的逞勇好斗不同,含有某种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虽然如此,由于子路经常在外面打架,孔子常常痛责他,生气的时候还说子路“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又说他“不得其死”等等。后来人们骂人的话“不得好死”就从这里来的。子路为人一辈子果烈刚直,勇武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孔于曾评价子路,说他“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孔子对子路学问的单纯评论,其实这一评价所包括的涵义很广泛,更多的可以理解成是对子路这个人的综合评价。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此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成语“登堂入室”即由此演变而来。
子路很敬重孔子,如史书上说他,“子疾病,子路请祷”。即孔子得病了,子路为此还专门的向上天祷告,希望老师能好起来。与他的师兄弟宰予,颜回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对错,如果子路有不同的观点,他会主动提出来,从不隐瞒。譬如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知道孔子很有学问要见他,孔子答应了,子路就很不高兴,因为南子美而好淫。再如当孔子谈“正名”时,子路就认为孔子太迂阔,他甚至认为读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如此坦诚直言,是孔子其他弟子所没有的。照这样的性格,子路应该是一个鲁莽的武夫形象,其实不然,按孔子的说法,“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一般人断案,都要先听听原告、被告两方面当事人怎么说,然后再加以判断,但子路不一样,他听到一面之词就知道谁对谁错,而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来判断是非。关键是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且断案刚毅、公正,无论是涉案之人还是旁观者都很信服,以至于他的这项本领非但一众师兄弟佩服,就连他的老师孔子都自叹不如。
孔子开帐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孔子曾多次向他人介绍子路的优点,说可以任命子路来治理千乘之国的军事后勤工作,至于是不是仁,我不知道。在孔子做鲁国的“中都宰”、“大司寇”等官职的时候,子路开始步入仕途,最初是在季孙氏那里干点小事,后来得到信任,逐渐升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总管,最后竟坐到了“费宰。”
费指的是季孙氏的丰地费邑,而“费宰”就是费邑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来孔子与鲁国权贵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发生矛盾,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子路二话不说,当即辞官不做,跟随老师一同开始了颠沛流离之旅。由于子路的英勇,尽管孔子一路之上吃了不少的苦,但是没有遇到什么纷扰,所以孔子评价子路的忠诚时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谁对我有恶意的言辞。”
周游列国之举固然辛劳,但是也算是为众弟子做了一次活的广告,经此事后,孔子很多的弟子都被举荐做官了,子路也被卫国实际掌权者,大夫孔俚礼聘,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