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熊被杀,刘邦西进只是让项羽下定决心尽快解决章邯的第一件事,第二件就是张耳与陈余的兄弟反目。
陈余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负责与各路诸侯进行沟通,声援项羽的行动之外,他还是最早提出对章邯和王离两路大军分而治之策略的人,只不过限于条件,没有更好地实施而已。直到项羽来到巨鹿,陈余才找到那个对的人,并通过项羽天才般的军事才华,敏锐地发现了粮道这个看似毫无破绽,实则影响秦军命脉的弱点,通过一些列运作与精准打击,当然还是楚军上下的浴血奋战,最终才赢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也敲响了大秦王朝崩溃的丧钟。
项羽没想到张耳、陈余二十年的交情为了利益说反目就反目,更没想到诸侯联军刚成立不久,巨鹿刚刚解困的条件下,张耳就与陈余割袍断义,恩断义绝。按理说这是张耳与陈余的私事,项羽本不该干预,何况陈余也没有请项羽帮忙。但张耳随后的小举动让项羽对其有了戒心,一是暗地里派人引诱项羽部将司马卯,自己想兵渡黄河西进关中;二是在谋划不成的情况下,让申阳兵取河南地,表面上是配合项羽切断章邯的退路,实在是扩大自己的地盘,摆明是单干的举动。
张耳巨鹿城中有兵数万,又接连夺取陈余兵权,将儿子张敖部下纳入自己阵营,一下子就有兵马十几万,是诸侯联军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力量,隐隐然有凌驾项羽之上的意味。@&@!
一边是盟友的咄咄逼人,一边是友军的暗地生隙,项羽感受到了危机。世事就是如此,当时局需要你时,你固然可以成为英雄。但是当时局不需要你时,你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抛弃的对象。项羽的楚军在巨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巨鹿之战一过,利益的纠葛就演化为新的势力割据,当然是最有实力的人拥有话语权。项羽兵马不过一万多人,加上英布的九江兵也不足三万,他急需一个既能解决章邯,又能逼退张耳与刘邦的一箭双雕的办法,让自己摆脱目前的困境。
还好,项羽手下的陈平、范增、韩信皆是智谋之士,他们通过对局势的分析还真的找到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既然章邯陷入困境,那就为其再添一把柴,让其彻底对大秦死心,从而与项羽联合。这样一来章邯二十万精锐就可以为项羽所用,他就可以一举成为诸侯联军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力量,震慑住张耳,让其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章邯一旦与项羽和谈,黄河以北就再无秦军的阻挠,项羽可以跃马黄河,长驱直入直捣函谷关,说不定还能比刘邦先一步兵进关中。
只是章邯有精兵二十万且粮草充足,你让他轻易与项羽和谈困难很大,只有在其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劝说才能奏效。范增总结章邯的作战特点,认为他退守棘原,就是想复制当初定陶城下的战术,让皇帝胡亥增派援兵,等到双方力量发生对比,他好一举致胜。不过项羽等人也分析出,现在咸阳是赵高专权,章邯是李斯举荐的人,赵高对章邯会有防范之心,因此朝廷不大可能会派兵增援章邯。此时河内地与河南地都不属秦军,章邯退路已断,项羽判断章邯即便派人回咸阳,也要走那条羊肠坂道,于是让韩信、龙且、季布等带人到那埋伏,捉拿章邯派往咸阳的使者。
与章邯决战时项羽在疆场之上见到过司马欣,于是他多个心眼,让龙且、季布留意使者是不是司马欣,他想通过往日的恩情首先策反司马欣为己所用,为此项羽和韩信、范增等设计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就包括司马欣在咸阳所经历的。其后陈平拜访陈余,对其表达了项羽的想法。陈余见项羽并没有忘记自己,自然也很感动,为了回报项羽同时也为了报复张耳,他欣然同意提笔写下那封劝降信,把它交给陈平带回。
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后,项羽就等着咸阳的消息,当他得知司马欣根本没机会见胡亥,赵高又开始怀疑章邯动机的消息后,派人将陈余的书信送到章邯军中,一方面扰乱章邯军心,一方面洗脱司马欣嫌疑。*&)
项羽好厉害,他通过政治让章邯心绪不宁的同时,暗地里加强了军事准备,他要通过两方面的手段,逼迫章邯向自己靠拢,为自己兵进关中做最后的准备。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