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邺之西冈”兼三户津渡口防御的是章邯的弟弟章平。&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这不奇怪,如此重要的地方谁都会选择最亲近的人。
章平的主要任务是防御“邺之西冈”,而三户津一线则交给了他的助手,也就是他的侄儿章直。章邯很看重这里,将他手下兵马的一半,也就是十万秦军交给了章平,章平则给了章直两万士卒,让他守住三户津渡口,将剩余的八万将士带到了“邺之西冈”。
陈余劝降的书信送到了章邯大营,这么重大的事章邯不可能不与自己的弟弟商量,因此章平是知道章邯的想法的。当初公子子婴派门客韩谈找过章邯,章邯与章平有过一番密谈,言语之间也流露出对当今皇帝胡亥的不满,当然,章邯对现在的丞相赵高就更不满意了。在章邯看来,嬴政是皇帝的楷模,而李斯则是大臣的样板,他们的组合才叫治理国家,现在的胡亥与赵高和他们相比,差着十万八千里。
章平知道章邯有意与项羽联合,只是目前还没有拿定主意,章邯想再看看咸阳的皇帝和赵高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又派司马欣去见项羽了,章平觉得至少短时间内双方不会开战了,他哪里想到,项羽就是趁着这个时机开始动手。
应该说项羽选择的时机绝好,蒲田也是坚决贯彻了项羽的作战部署,他争得英布的同意,将所有的九江兵都带了出来。但是有一点蒲田包括项羽都没有想到,那就是三户津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狭窄了。蒲田带着他的九江兵悄悄来到三户津,准备抓紧时机尽快渡河,可当他来到三户津一看,不由得心凉半截。望着眼前平缓的河水以及两边高耸的石壁,蒲田目测就能估算出,自己麾下兵马要想完全渡过三户津,至少需要花费一日一夜之功,可见三户津这个地方通行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两万人尚且如此,联军几十万兵马得需要多长时间,在如此狭小的地方聚集,一旦遭到敌人的攻击,那就是灭顶之灾。
蒲田的行动刚刚展开,秦军就知道了,守御三户津的章直一方面调集兵马,准备在敌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半渡而击,另一方面派人飞报章平,希望得到章平的增援。
章平收到章直的军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没有和谈的意图,听到楚军进攻的消息,章平会毫不犹豫带兵增援,利用三户津狭窄的地形将来敌全部歼灭。章邯为什么让自己守在这里,还不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守住“邺之西冈”,他又怎么会让自己的哥哥失望呢。但现在不行,现在是秦军与楚军秘密和谈的时刻,自己如果歼灭来敌,会不会对和谈造成不好的影响呢。正是有这些考虑,章平显得有些犹豫,他问报信的军校,说你看清没有,来敌是什么人,又有多少兵马。
军校告诉他,说章直将军估计来敌最多也就两万兵马,从旗号上看不像是楚军,是来自九江的当阳君英布的部下。
章平点点头,如此看来偷袭的不是楚军,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是某一部诸侯联军自己的冒险行动,想要抢一些功劳,不是项羽的意思。既然如此,我又该怎么办呢?章平拿不定主意,最后他决定先按兵不动,把情况上报给章邯,看看哥哥是什么意思。
章直得不到进攻的军令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蒲田指挥兵马渡河而无能为力。万幸的是,蒲田渡过河后没有继续进军,而是在渡河后先安营扎寨驻扎下来。蒲田的行动很容易让人理解,因为他此时是孤军深入,前面是秦军,后面是漳水,如若冒然进攻而不利,立刻会退无可退让自己陷入死地。三户津那样小的渡口,在没有敌人干扰的情况下渡河都很费力,如果有敌军的追击,再想从这里安然退过河去,无异于痴人说梦。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蒲田因此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安营筑垒,给自己建立一个能落脚防守的据点,这样即使一时进攻不利,起码也能在这里坚守待援,这就是现代战争中的“桥头堡”战术。
楚军不攻,章直压力也减轻不少,他将自己两万兵马一字排开,挡住了蒲田的去路,然后静候上峰的军令。
章邯接到了章平的紧急军报,得知有兵马从三户津强渡漳河的情况吃惊不小。棘原防线是他亲自布置的,他当然知道弱点在哪里,现在居然有人来一招黑虎掏心,直奔他的要害,他当然很紧张。不过章平在军报里说的也很明白,从三户津进兵的不是项羽的楚军,而是其他的部队。另外这支队伍兵马不多,只有不到两万人,且他们渡河后并没有进攻,相反却是就地驻扎,就是说局势并没有恶化。
章邯把司马欣和董翳找来,将军报给二人看,然后问询他们的意见。司马欣从项羽那回来后立刻就把情况告诉给了章邯,听说项羽完全答应了自己的条件,章邯还很高兴,怎么转眼之间就有兵马渡河呢。
董翳也是力主劝章邯与项羽和谈的,因此他也知道司马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