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章邯在优势的情况下放弃取胜的机会而转为和谈,项羽的心中还是有些疑问的。在章邯离开棘原前往咸阳后,项羽把司马欣和董翳请到中军大帐,向他们询问章邯为何这么做的原因。
司马欣也不隐瞒,直接把韩谈带来的消息说与项羽。项羽听完吃惊不小,想不到刘邦进军如此迅速,而且想出这种毒计,这分明是想从内部瓦解大秦,看来刘邦其志不小,他是铁了心想要杀进关中称王。
项羽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只是与章邯和谈一事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对各诸侯说明,另外这二十万兵马也得想个办法安置,倘若不能成功收编,始终是一个隐患,最基本的,这二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就非常不好办。
司马欣和董翳好像看出了项羽的窘迫,或许二人也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他们对项羽很是客气,表态说章邯虽然将二十万秦军交给了自己,不过少堡主您是联军主将,我们作为联军的一部分,听命于您也是正常的,只要您能妥善安置这些将校。
项羽有些迟疑,他或许也感到了压力,于是问司马欣和董翳,说留在棘原的粮草还能支付多久。董翳回答说还能支持半年,半年一过,大军的一切应用可都需要仰仗少堡主了。
很明显,董翳这是在给项羽出难题,潜台词就是我们即便与您会盟,您有什么办法养活我们这些人吗。
项羽没说什么,只是不停点头,好像在说这个问题确实难办。等董翳说完了,项羽笑着告诉二人,说联军内部现在都是各国支付自己的粮草,这个问题容日后再谈吧。
董翳没说什么,但他的心里却在想,拖到日后问题更大,到时候恐怕您就更不好解决了。
事实确如董翳所想的那样,不用拖到以后,麻烦现在就来了。在诸侯联军的反秦联盟中,项羽凭借巨鹿之战时的卓越表现,成为了联军名义上的主将,再往下来,就是威望很高的赵相张耳。此时的张耳大约六十岁左右,除了名声在外之外,还直接掌握了赵国的军政大权。在项羽与章邯棘原对峙的日子里,张耳完成了对赵军的整编,将儿子张敖以及陈余的部下全部编入自己的军队当中,赵军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元气。赵国在没有被秦国灭亡前,曾经多次打败强大的秦军,赵军弓马之强,士卒之锐利就连秦军都不敢言必胜。可以这样说,论军事实力,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其次就是赵国了。至于楚国,根据和秦国过去作战的表现来看,似乎比赵国差了一点。因此,凭借雄厚的实力和这么多年巨大的声望,张耳在完成对赵军的整编后其实力已经盖过了项羽。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项羽也没想将会盟的事隐瞒太久,因此张耳很快就知道了项羽与章邯和谈的事。张耳广发书简,邀请各路诸侯主将齐聚棘原,来向项羽兴师问罪。
张耳的态度很明确,你项羽虽然身为联军主将,但是这么大的事无论如何你都应该通知我们一声,最重要的是,章邯是我们六国的敌人,他的手上沾满了我们六国反秦义士的鲜血,可谓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就连你的伯父项梁都死在章邯的手上,如今好不容易将其逼入绝境,将其困在棘原,你怎么能轻易放过他,而且还与他和谈呢。
张耳一番话很厉害,要知道魏王魏咎、齐王田儋、楚国项梁都是死在章邯的手上。赵国武臣虽然不是这样,但他却死在秦将李良手上,而李良又投靠了章邯,可以算是间接死在章邯手上。除了楚国将士没有异议之外,魏国的魏豹,齐国的田安,赵国的赵歇听完这番话都对项羽很不满意。
项羽知道张耳的意图,他自恃自己兵多将广,已经不念自己巨鹿城救他脱困的恩德了,如今煽动各路诸侯,无非是一心要取代自己,谋求联军主将的位置。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带领联军兵进关中,然后再关中称王了。
项羽耐心对众人讲解棘原之战的困难,向大家说明和谈是最好的结果。但张耳听完冷冷一笑,他觉得项羽一番言辞完全是为了替章邯开脱罪责。张耳质问项羽,说章邯在巨鹿大败,已经兵无斗志,就算棘原山川湖泊众多,章邯又分兵据守,但如果我们各路大军同时进攻,谅其也难以逃脱,有什么必要非要与其讲和,听说你还答应让章邯做雍王,这如何能让我们相信你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项羽听完有些不高兴了,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满面怒容看着张耳,说我项羽破釜沉舟,披坚执锐,在巨鹿城血战三日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反秦大业。而今章邯是大秦仅有的一支军事力量,亦是我们推翻暴秦的最后阻碍,我与其和谈正是为了早日灭秦,哪有什么私利。
众人见项羽动怒,一时之间都有些害怕,当即不敢言语。项羽接着对众人讲,说我伯父项梁为了反秦大业,在定陶惨死在章邯的手上,无论是国仇还是家恨,我都最有资格与章邯决战,我也想亲手杀了他,但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我自己都不念私人恩怨,何谈什么为了一己之私。
项羽告诉张耳,说按照我与章邯的约定,现在秦军二十万精锐都掌握在长史司马欣的手上吗,如果你们觉得我做的不对,你们有信心消灭这二十万秦